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直接以企业名称命名自己的汽车,例如小米汽车、比亚迪、蔚来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中华为却是个例外,它的展厅里摆放过赛力斯、问界、鸿蒙智造等等,名头变化繁多,让人看花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也有过相关提问“小米汽车命名小米,为什么华为汽车叫问界”。

而一位叫【四大皆空】的网友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赌上自己的名声,工厂是自家新建的,老板亲自下场,车标是小米,方向盘上是小米标,尾标是小米,车放在小米店里卖,售后也是小米。

另一个呢,车不是自己造的,车标是问界,工厂是赛力斯的,车是放在华为店里卖的,售后呢是赛力斯,没出事呢就是华为遥遥领先,出了问题就是赛力斯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别的网友表达了类似意见:

那些几个十几个子品牌玩法,无非就是广撒网策略,他们打心眼里清楚成的概率不高,但为了保险起见,先看看有没有能网中的鱼,等网中了再表态也不迟,反正一开始是我宣传的,成功之后再宣传一次“这就是我的品牌”,也属于Call Back;而那一堆失败的牌子,凉了就凉了,砸的也不是我自己的招牌,他们的经营理念是:成败不靠努力,靠运气;反正我有的是机会,多试几次总会成功,至于那些没成的品牌的车主嘛……不妨关注一下我们的新品牌?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双方从一开始就玩法不同,【诗与星空】剖析了其中本质——

小米是下场造车,当主机厂商,专注一个品牌;

华为是想成为新能源车时代的博世,汽车时代的Intel,汽车时代的高通,做多家品牌,多多益善。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小米专注供应链的集成,相当于放大版的手机玩法;

华为则专注于几个核心技术点的研发,当汽车圈的核心供应商,终极目标以量取胜,但超级大的品牌会担心自己的灵魂,往往很难深度合作。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小米汽车,却没有华为汽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