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飞机突然停在了延安机场,人们惊喜地迎上前去,一开门竟然是大家日夜思念的周总理。

“周总理回来了!周总理回来了!”乡亲激动地奔走相告,听到周总理三个字,老区人民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跑来欢迎周总理。

原来,周总理是陪同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与总理范文同来延安了。

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周恩来重回延安参观,众人来到一个破窑洞前,周恩来突然停止了脚步,神情愤怒地盯着窑洞的门口,大声质问道:“这里的牌子呢?”

听到这话,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半天没人敢吭声。

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为什么突然生气?这块“牌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越南客人来了

此次越南客人来访,不单单是为了叙旧,而是带着要求来的。

越南希望中国可以给予更大的援助力度,张口就是81亿元人民币,听到这话,周恩来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半晌后,周恩来才缓缓开口说道:“我们恐怕难以实现这个要求……”

当时的中国,情况也不容乐观,基层还有许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自顾不暇的我们出于友好援助越南,已是十分艰难了。

最终,周恩来将援助金额定在了25亿元,这与越南代表期望的相差实在太多了,黎笋和范文同一直不愿意签字,反复与周恩来展开谈判。

重病缠身的周恩来,只能强打精神应付难缠的越南代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说服越南代表签字。

签字结束后,按照惯例,中央会安排外国领导人去各地参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周恩来决定带着黎笋和范文同,回革命老区延安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中国的老百姓还过着怎样的生活。

时隔20年重回延安,周恩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越南,中国实施的国际主义援助,是中国老百姓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即便金额不多,也承载着中国满满的诚意。

另一个则是周恩来想回去看看老区人民,从这一年年初开始,周恩来就多次因劳累过度被送往医院。

三月的时候,周恩来做了红血球增多手术,不到两个月就因劳累过度尿液里再次出现了过多的红血球,六月会见外宾的时候,竟然在卫生间靠着墙睡着了,我们的周总理,似乎一夜之间就苍老了。

和越南代表谈判的时候,周恩来让服务员每隔10分钟就送来热毛巾,擦拭额头提神。谈判进行了一整晚,两个服务员姑娘就拧了一晚上的毛巾,第二天早上一看,手都拧出了水泡。

神志模糊的周总理看到后,依旧坚持站起身来向两位姑娘表示了感谢,见总理伸出手,两个姑娘连忙弯腰鞠躬,她们担心被细心的总理发现满是水泡的双手。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找毛主席汇报工作,一进房间,毛主席便赶紧安排人扶着周恩来坐下,心疼地说道:“恩来,这种事就不要亲自来了,让外交部下边的同志来说一声就行了,你尽量少奔波,多休息!”

为了不让毛主席担心,一夜未睡的周总理强打精神,风趣地说道:“主席多心了,我又不是纸糊的,还能走得动。”

结束工作汇报后,周恩来动情地说道:“主席,我想回趟延安,看看当年帮助过我们的老乡过得怎么样了,我自己也很想念延安。”

“那你的身体……”

“不要担心我,我的身体我知道!”周恩来打断了毛主席的话,见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毛主席没有再劝,同意周恩来带着越南代表返回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重回老区延安

6月9日早晨10点,周恩来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当他出现在延安机场的那一刻,这个沉寂了多年的黄土山城瞬间沸腾了。

“周总理!周总理回来了!”

“周总理来看我们了!”

“周总理你好吗?我们真想你啊!”

得知周总理回来,老区人民纷纷赶到机场迎接,大家簇拥在周总理身边,不住向总理打招呼、问好,不少群众激动得落下眼泪,见到如此情景,一旁的黎笋和范文同也被深深触动,红了眼眶。

见到老区人民的这一刻,病痛的折磨、身体的疲惫似乎一瞬间都烟消云散了,周恩来兴奋地与大家打招呼,一一与大家握手,警卫员担心周恩来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这拥挤的人群,不住往后驱散人群。

周恩来见状急忙阻拦,耐心说道:“没关系,我也很想念他们!”

延安地委领导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双眼通红地说道:“周总理,我们天天盼您来,您今天可算来了!”

周恩来笑呵呵回应道:“今天我又回到家里来了,真高兴呐!”

是啊,回家了,周总理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生死奋斗13载,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延安后,周总理带着越南客人去宾馆进行了短暂的休息,随后便赶往凤凰山革命旧址参观。

此时,延安老百姓都知道了周总理回来的消息,大家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出家门,将凤凰山外不到千米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参观结束后,周总理再次露面,人民激动地向总理致意,为了护送周总理安全离开,警卫员拼尽全力从拥挤的人群中开出一条道,周总理走在其中,频频和街道两旁的群众打招呼。

周恩来主动将黎笋和范文同拉到身前,对人民介绍道:“乡亲们,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来自越南的朋友!”

听到这话,大家纷纷高兴地呼喊:“欢迎你们到中国来,欢迎你们到延安来!”

身处如此热烈的氛围中,黎笋和范文同也不禁被乡亲的情绪感染,红着眼眶,不断和群众招手。

道路尽头,停着几辆吉普车,是专门护送周恩来、黎笋一行人的。

见周恩来坐上汽车,警卫员也不再阻拦激动的群众,群众一拥而上,紧紧围在汽车周围,汽车只能缓慢向前行驶。

当周恩来乘坐的汽车来到宝塔山下的南小河时,突然熄火了,老百姓发现周总理坐在车里,连鞋子都来不及脱便一拥而上,齐心协力将车子从河里抬了出来。

周总理感激地向大家表达谢意,不停与大家招手。

“挡车”是延安人民用来欢迎周总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习惯。1945年毛主席从重庆返回延安的时候,延安人民就不断挡在车子面前,欢迎毛主席平安归来,时间一长,“挡车”就成了延安人民的“最高礼遇”。

中午的午餐,是地委和行署专门准备的,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周总理,地委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周总理没有动筷子,只吃了小米粥和荞麦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坐定后,周恩来看着桌上两荤两素的佳肴,不断劝同行的同志多吃些,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

敬酒的时候,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延安的干部、群众说道:“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可如今的延安还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呐!”

“不要这样说,周总理,没有你们,我们哪能过上今天的日子。”

“是啊,总理爷爷,我家现在还有肉吃呢!”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道。

周总理慈祥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高声问道:“同志们,延安能不能做到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

“能!保证完成任务!”地委书记许效民站起身来,带领其余同志异口同声说道。

“说得好!有志气!”

说罢,周总理打开茅台酒,给在座的同志每人倒满酒,然后高举起酒杯,动情地说道:“为延安干杯!等你们五年粮食翻一番,我再来延安!”

众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其实,总理确诊患上膀胱癌后,医生是不允许他喝酒的,但是为了尊重陕北老乡的习俗,也为了激励延安同志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加快老区建设的步伐,总理不顾自己的身体,喝了好几碗酒。

“周总理,快尝尝咱们延安的小米吧!”同志们端着一碗小米饭,送到了周恩来面前。

周总理笑着接过这碗饭,几口就吃完了,然后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咱们延安的小米就是好吃!”

吃完小米饭后,总理见碗里还有几粒米,便站起身来舀了一勺汤,涮着饭粒喝净了。

当总理的饭碗放到桌上时,光滑得就像是刚洗过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