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才访问朝鲜?彼得大帝都要气疯了

大战之前,粮草先行。

关键战争前,明里暗里的外交也都得铺垫好,该结盟的得提前结盟。

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怎么打的瑞典?怎么让俄国成为强国?

当时瑞典是波罗的海强国。

彼得大帝通过别的方式,发现俄国没法获得一个好的出海口,于是就决定通过战争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海口选波罗的海还是黑海呢?

如果波罗的海,就得打瑞典;如果是黑海,就得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当时这两个国家可不是吃素的,除了本身是强国,关系好的国家也不少。

凭俄国自己,哪一个也不定打得过啊。

1697年,彼得一世带团出访欧洲访问学习考察。

1698年8月,访问欧洲18个月的彼得一世回到俄国。

他发现,当时欧洲政治形势对俄国更为有利,那些欧洲大国都在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打得焦头烂额,估计没多少精力和时间干涉波罗的海问题。

而且,瑞典大概做强国太久了,在波罗的海推行霸权政策,不大得人心,邻国怨声载道。

于是,彼得一世决定拿瑞典开战,目标波罗的海出海口。

目标确定了,那就先组建反瑞典的北方同盟,人多力量大嘛。

彼得一世找的第一个国家那就是波兰。

波兰在波罗的海南岸,跟瑞典那都是老冤家老对手了。

特别是最近的一次战争,波兰丧失了大量土地,连对普鲁士的宗主权也丧失了,连港口也丢了,也不再是波罗的海大国了。

更重要的是,波兰现任国王是彼得一世在访问欧洲期间派遣军队护送他成功登上王位的。

于公于私,波兰都应该反瑞典,于是俄国和波兰签署了反瑞典同盟条约。

根据约定,萨克森王国会和瑞典断交,并且会与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共同发动抗击瑞典的战争。

俄国会在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达成和平条约后,立即参战。

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是俄国南部边境邻国,经常骚扰俄国。

彼得一世在访欧洲期间,还在普鲁士跟勃兰登堡选帝侯,签订了反对瑞典的同盟。

勃兰登堡选帝侯在1701年改称普鲁士王国国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两个盟友,彼得一世觉得还不够,继续找。

于是又找到丹麦。

丹麦也曾经是北欧第一强国。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丹麦和瑞典两国战争不断。

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还被迫割让土地,有几个附属国还被瑞典搞走了,导致丹麦被瑞典围堵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俄国要挑头发动战争,丹麦怎么也得趁机打上一打,打败瑞典,他的欧洲强国地位怎么也能恢复恢复。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1699年签署了反瑞典同盟条约,共同抗击瑞典,不得单方跟瑞典媾和。

至于事成之后怎么瓜分,俄国同意丹麦对瑞典的土地要求,丹麦统一之后,俄国要拿波罗的海东部土地。

这样,俄国组建的北方同盟建立,北方战争即将打响。

1700年,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和平条约。

随后,俄国向瑞典宣战。

战争足足打了21年,总的分为三个阶段。

刚开始,俄国惨败,后来彼得一世对俄国欧化大改革,继续组建反瑞典同盟,继续打,也赢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再后来,继续接着打,狠狠地打,最后1721年取得了北方战争的最终胜利,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国也由此有了关键性的出海口,打开了进入东欧西欧的关键性通道,成为欧洲强国。

俄国取代瑞典这个昔日波罗的海霸主,成为新的霸主。

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双方实际牵涉到很多国家。

在不同的战争阶段,俄国彼得一世组建反瑞典同盟很机动,很灵活。

反瑞典同盟的具体国家和数量,不是完全固定,有国家退出,又有加入,退出的后来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