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中专17岁女生姜萍同学在阿里全球数赛预赛中拿了个12名的名次,让不少人破防了,包括方舟子,原来在教育界和科学界打假,现在臭大街的美籍华人,连北大数学硕士赵斌也愿意拿负责姜萍大学数学系学费对赌,说姜萍拿奖的事是造假。姜萍招谁惹谁了,让这么多人急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舟子有三点质疑。一是开卷考试,48小时,可以使用电脑软件,这能代表真实水平?二是背后团队,姜萍背后有王闰秋和他妻子,两人都曾经参加过阿里数赛,要么是阿里造假,要么是有背后团队;三是平时成绩,姜萍的视频显示,其在黑板上演算,连符号都写错,最近月考才考83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数学硕士赵斌更以参加过阿里数赛前3次,拿了决赛2次优胜奖的过来人身份发出质疑。赵斌认为,初赛完全有代考的机会,明确质疑姜萍或连初赛的题目都看不懂。赵斌说,如果自己质疑错了,愿意出姜萍将来读数学系的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人的质疑,从逻辑上讲,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有很多漏洞,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

先看第一条开卷考试。24小时,可以使用电脑软件,这对进入决赛的800多名选手条件是一样的。不能就此就否认姜萍,而承认其他名次的选手成绩。阿里自己都说了,自己的大模型也做过预赛题,只得了34分。更说明在数学竞赛中,AI帮不上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条背后团队。如果说有团队作弊,麻省理工和剑桥、以及清北,哪所学校没有涟水中专的团队实力雄厚?涟水中专只有一个王闰秋,而王老师自己,也才考了120名开外,怎么能帮姜萍考12名?

至于第三条,姜萍4月份的月考成绩,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个是初等数学,一个是高等数学,平时考试拔尖的参加不了竞赛的比比皆是。

说到姜萍的演算板书用错的符号,倒是有一位大学青椒说了一句公道话,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专业人士对此的客观评价。

这位曾经北大数学本科成绩很好,现在是211应用数学副教授认为,姜萍板书符号错误,恰好说明其没有受过正规的数学教育,是自学的。她从阿里数赛出题方式指出,获得好成绩,恰好不需要在数学方面知识体系全面、基本功扎实,只需要在数学某些方面有过人的敏锐。这些内行的评价,驳斥了外行们的质疑言论,同时也说明了姜萍同学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同学的事迹,是一名中职体系的学生挑战一众名校高材生的励志故事,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会引来方舟子们的攻击?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打破他们认知窠臼和挑战游戏规则的事,他们受不了,就是因为这件事动了他们的奶酪,让他们失去了一次攻击现有教育体制的机会。不能容忍姜萍们这样凭借天赋和努力的意外事例,只能说明其心胸和气度太过狭窄。

所以,老师当学王闰秋,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爱好和潜力,加以鼓励,让学生在优势层面得到发挥,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知识,去打压否认,去强求学生补齐短板,当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贵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之所以被绝大多数人惊叹赞扬,是因为姜萍的事例,符合现在人们“通过天赋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情绪价值。在当前的招聘体系中,承认学历否认个人能力的倾向,埋没了很多人才,是时候对当前的招聘逻辑进行改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因为在学历的鄙视链中,中职处于底层,这非常不正常。通过中考,学生被分流到高中和中职,本来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的一种制度设计,符合国家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尽管中考分流饱受诟病,但这不是制度设计的错,是执行层面做得不到位。学生的成长,本来就不是一考定终身,人才无论在高校还是高职,都会涌现,需要的是企业的HR们和事业单位的招聘,不唯学历唯能力。

你如何看待姜萍在阿里全球数赛预赛取得好成绩引发的质疑?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