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她住小叔家十几年,结婚三天又回来,小叔泪目了:我哪都不去!

英子结婚是在小叔家发嫁的,临走的时候她带着老公给顺子磕了头,还说等过了这段时间就会把小叔接走。不过顺子只顾着哭,也没有同意这件事,并安排英子,结婚了就不要再回来了,这个家回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令顺子没有想到的是,刚结婚三天,英子就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英子是顺子大哥的女儿,现在也算是自己的女儿了。

十几年前,顺子要结婚,家里人都很高兴,忙着在家里置办东西,那个时候哥哥有辆摩托车,所以上集镇买东西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哥哥带着顺子。

那天事情很多,买了不少东西,回来的时天下起了雨,路面很滑,两个人也是赶时间,在拐弯的时候,对面过来一辆大货车,大哥躲闪不及,就拐进了河沟里。当场人就没了知觉。

两个人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结果,大哥摔得很重,最后还是没有扛过去,而顺子也变成了残疾。

明明是一件喜事,奈何就在转瞬之间,变成了丧事,顺子因为变成了残疾,婚姻也就黄了,再之后,也没能相亲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嫂后来改嫁了,本来是要带走英子的,但顺子说什么都不肯放手,死活也是要把英子留在身边。嫂子就说“一个残疾人,一个老人,怎么照顾一个孩子?”

其实嫂子说的都是实话,顺子是残疾,母亲年纪大,两个人再加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这日子有多难,可想而知。

但是顺子更知道,就算是嫂子改嫁到一个很好的人家,可英子并不是那个人亲生的,都说后爸对带来的孩子不好。英子是哥哥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了,他不忍心这么做,所以才如此据理力争。

嫂子没有抢过顺子,就随了他的心。

英子,奶奶,顺子,三个人就搬到了一起住,相互之间还有个照应。

日子,还是要过得。看着这个家,一老一小,一残疾,好像也就顺子能够干点活来养活这个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子虽然是残疾,但是手工活还是不错的,他就捡起了老本行,在村南头支起一个摊位来,平时就是给大家缝缝补补衣服鞋子什么的,偶尔也会补一下轮胎。每次收费都比较随意,顺子也知道,去他那修东西的人都是十里八村的邻居,都是过去捧场的,所以他也知道回报,每次收费就是让人家看着给。有一块的,有五毛的,零零散散,不过也能够维持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英子还在继续上学,而且顺子比较支持她上学。这孩子聪明,学的快,让人省心,顺子觉得,就应该把孩子往高处培养,就算考不上高中,能把初中读完也行,当年自己上学,就是哥哥让出来的机会。但是顺子不是学习的料,上到小学五年级就不再上了,当时为了这件事,母亲还没少打他,但每一次都是被哥哥拦下,哥哥还说,上不上,都是命里注定的,打也没有用。

这个时候,顺子才明白,当初大哥是想上学的,但是家里没有钱,能让一个孩子上学就不错了。那个时候哥哥成绩好,如果继续上,肯定能够走出去的,奈何,一切都是过去了。

如今,哥哥不在了,他的孩子,顺子一定要照顾好。

在农村,生活上大家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多吃一点和少吃一点的事情,但是到了农忙的时候,那才是真的难受。

尤其是顺子家,本来之前地都是分好的,如今哥哥走了,现在所有的地,又回到顺子手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八亩地,每块地还是分散到很多角落,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费劲。

每天天不亮,顺子就拉着驾车子出去干活。

英子睡醒之后也会下地去干活,她个头很小,顺子也不忍心让她干活,就只是安排她做一点很小的活。

农村收麦子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商贩推着车卖冰糕,有的是两毛钱一根,好一点的可能就卖到一块钱。

每次卖冰糕的把车子推到田间地头的时候,英子就假装听不见,而是一直往反方向走,她不是不喜欢吃,而是知道,买一根就要好多钱,她舍不得花钱。

但每一次,她都会被叔叔喊起来,等抬头看的时候,叔叔就拿着冰糕走向了她。

英子就拿着冰棍,让叔叔吃一口,让奶奶吃一口,然后自己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收庄稼还是以人力为主,包括拉庄稼也是如此。

别人家都开始用大型三轮车拉庄稼了,但是顺子家没有,就还是用那个驾车子拉,每次就只能拉一点点。顺子在前面拉,英子在后面推,奶奶就在地里继续收割。

平路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到了一些上坡的时候比较吃力。每一次,顺子都是在上坡之前跟英子鼓励、加油打气,然后牟足了劲,猛地一下子把车子拉上去,等拉上去之后,顺子要歇一歇。

因为腿实在是不方便,能够把这一车子东西拉到家,实在是不容易,往往,每一次都要歇好久才行。

晚上的时候,叔叔的脚都磨出了血。

英子看到后,还学着大人的模样帮着叔叔处理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子很感动,甚至深夜的时候想多了也会流泪“如果自己不结婚,如果不是让哥哥带着自己出去买东西,或许英子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

可是,那都是假设了。现实中,英子只能跟着自己生活了。

这个时候,农村也开始出现卖西瓜的了。

但是很贵。那个时候有个说法就是“斤换斤”,也就是一斤小麦换一斤西瓜,有的时候比这个还贵。

英子很喜欢吃西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真的很贵,她就舍不得吃。可每次只要卖瓜的路过家门口,叔叔就会喊住卖瓜的人,非要买一个不可。

邻居们都说顺子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要不然谁家乐意斤换斤呢。

或许只有他知道,只要英子想吃,别说是斤换斤,就是2斤换一斤,也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英子上完村里的小学之后,就要去上初中,这个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开始往镇上跑,因为那里也有初中,而且不收学费。

但是顺子没有让英子去镇上读书,而是直接去了县城。

这在当时,在村里也是很炸裂的,毕竟很多人觉得,只有上了高中才能去县城,谁家那么有钱,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初中呢?

其实也并不全是如此。在英子上初中的时候,村里已经开始有那么几户人家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只不过这些人家,多少兜里是有点钱的。但凡家里孩子多,或是手里没钱的,都去了镇上。

只是顺子觉得,英子就该接受更好的教育,说什么也要把她往县城里送。

刚立秋,顺子就把被子和厚衣服给英子送到了学校,顺便带着英子出去吃顿好的。

自从英子在县城上学后,顺子就隔一段时间往学校跑一趟,送点吃的,送点衣服啥的,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在学校受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子也把自己的摊位给换了,不再在村里修补了,而是直接去了集镇上,那里毕竟人流量大,一天能多赚好几块钱。

他知道,英子上学需要更多的钱,所以他就更加努力了。

一直到几年后,英子顺利考上了大学,顺子非要在老家办一个升学宴来庆祝一下,而这一次,英子的妈妈也来了。也带来了她现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