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退休回农村老家养老,半年不到,无奈打包行李连夜回城!

不知道多少人羡慕陶渊明的“退休”生活,又是种菜,又是除草的,也没人打扰,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自己在农村老家过得舒舒服服。所以很多人也是想着等退休之后也回到农村老家,拿着不菲的退休工资,过着慢生活,享受着田园风光。起初宝根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刚回家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只好打包行李连夜回到了城里,农村生活,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般。

讲述人:宝根叔

整理:董你的天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以前村里没多少人上学,我的父亲那个时候兜里还有点小钱,就给我找个先生教我读书识字,长大后一起玩的小伙伴不是在家务农,就是想着办法进厂,我就有点幸运了,毕业后通过亲戚的介绍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通过努力,不管是职位还是收入,都在慢慢变好,这一点使我很欣慰。

我们那一批人还没有在城市买房子的概念,觉得每年出去打工,年底回家团聚这就已经是很好了,如果手里有点余钱,能够把老家的房子给翻新一下,这简直就是做梦也会笑醒。

我也深受小伙伴们的影响,就一直没有买房子,但是老家的房子也没有翻新,总觉得没有必要,毕竟我和对象两个人都在外地有工作,常年不回来,修房子的意义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买房子定居在外地也开始流行起来,我们就给孩子买了房子。

只是,自从买了房子之后,老家也确实很少回了,每次回家看到昔日的那些发小,除了聊聊孩子,聊聊工作其他的也没什么了。当然,有时候就算是聊工作也聊不到一起,毕竟大家干的都不一样,他们总是说我是坐在办公室的,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舒服的很。我起初以为他们只是讲一个陈述句,后来才想明白,这话背后的意义。

我有两个孩子,但他们几乎是没有在农村老家生活过,当年他们小的时候,在暑假的时候我也把他们送回家陪奶奶住一段时间,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我童年的乐趣,比如说下河抓鱼,打马蜂窝,下地摘瓜,到树林里抓知了等等等,可是孩子新鲜劲一过也是非要闹着回城里,所以我得孩子虽然说是这个村子里的,但是对于这个村子的感情,并没有多深。他们走在路上,几乎是不认识什么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一些老人问他们“你爸叫什么啊”这时候两个孩子才回应一句,然后又匆匆走了。

因为回村子的频率不高,虽然我的父母一直在帮我维持人际关系,比如谁家结婚,谁家生小孩谁家老人去世,父母要么过去帮忙,要么就是给拿点钱。在村里别看这是小事情,但里面的人情大了去。

我是沾了父母的光,办事的时候很多邻居都过来了,但是我却很少跟村里人来往,所以我孩子办事的时候,也知道没啥人来,于是事情都在城里办了。

当父母去世后,我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除了祭祖,其他的时间,几乎是不回家。

如今我已经退休,想要回老家过生活,但是现实,和我想的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以前我们村到公路上这段全都是土路,自行车走过去都能够扬起灰尘,但是现在都变成了水泥路,这就很挺好的。村里也修了同样的水泥路,下雨的时候再也不担心大坑小坑的避不开,就在村头,村里还设置了垃圾回收站,一个村的垃圾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说实话这感觉真的很不错,感觉村里一点点的在变好。

更令我惊讶的是,村里很多人家都是楼房,有的是三层,有的是四层,建设得很漂亮,不比城里的差,甚至还有别样的美感。

我的老家在村中间,这一路上走过去,其实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人,能见到的也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几乎是没有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碰到了一个大娘,她认出来我,连忙跟我说话,她身边的那个应该是她的孙子,那小孩一直很好奇的看着我,我想或许这一刻就是所谓的“笑问客从何处来”吧。

老家的房子,好多年都没人住了,前些年老家的婶子说房子漏雨,问我要不要修一下,我当时就拒绝了,不过孩子们就说还是修了吧,万一真的是想要回去住,不至于被雨淋,我听了孩子们的劝告,就给婶子转了6000块钱,让她帮忙看着弄。

我还以为修漏雨的房子就是换瓦片,再不行就是搞点其他的给胡上去,这就是我记忆里的修补漏雨房子。但现在已经不是了,是直接在房顶加上一块铁皮,连瓦片都不用换,不仅方便还很好使。

院子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荒凉,毕竟婶子一直在院子里种蔬菜,我往年回家祭祖的时候,婶子还会给我拿点蔬菜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来的当晚,不少邻居过来看看我,说说话,问我什么时候走,我就说以后都不走了,就在老家待着。他们都说好,还说等以后可以常来找我玩了。

能够看到这些邻居,心里还是很暖的,他们除了年纪大了,耳朵聋了,其他的还是没变。

当然,他们住得也变得很好。就像斜对面这家,我一直喊他叫三叔,他家之前就是一个小平房,夏天热得很,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层小洋楼,看着真的是很气派。

然而,在众多前来看我的人群中,我还是比较期待看到我的那些发小,但最后也没有等来几个,这就令我很意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在村里闲逛的时候,也遇到过几个小时候的玩伴,看着他们抱着孩子有说有笑的,我有时候会凑过去跟他们说话,有时候他们也招呼我一声,但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似乎,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我尽可能的多跟他们聊一点,想着找一下共同话题,但每次说两句之后就听到“你在外这么多年了,村里的事情你不知道。”

要么就是“你是城里的,这些你哪能知道啊。”

好吧,我实在是说不上话了。

所以很多时候,在村里遇到我之前的发小,只有礼貌性的打了招呼,其他的很难说下去什么聊天内容。

几天后,我跟着婶子去村里的一个包地大户那,把我的两亩地要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我不在家,地给了婶子,但是婶子年纪也大,种不了地,就全都包给了本村的一个种粮食大户,每亩地给个几百块钱。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

如今我回来了,就想着把两亩地要回来,自己种,不管种成什么样吧,反正自己也不是说干不动了,干嘛那么闲呢?再说,我回农村老家,不就是想要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好多年没有下地干过活了,连一下工具都是新买的。按照自己还仅有的记忆,开始了种地。

去地里的这条小路因为实在是小,村里就没有修成水泥路,也是因为没有修成水泥路,这条路就变得越来越小,不是这家多种了一点,就是那家多种了一点,都把庄稼种到了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别看是两亩地的庄稼,村里人可在乎了,多少辈的人因为一点地打架打的几代人不来往。

我记得之前有一块地,一亩三,种着种着,多年后就变成了一亩,这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找来村长帮忙评理,后来就用了最古老的方式:找地界。

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就这几亩地,竟然扒出来了3个地界。这到底从哪个论?

也有大度的人就说“随便吧,反正靠吃地垄也吃不饱。”

如果对方也是个识趣的人,说到这里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往往,很多人就会大骂特骂“谁稀罕你的两道地垄了,这本来就是我们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啊,种地,不单单是会种地,有时候人情世故都在里面。明明就是两块挨着的地,明明就是村里的邻居,往往就因为一点点地,打架的打架,不来往的不来往,哪怕是本家亲戚也是这么干。

想不明白,实在是想不明白。

忙种的时候,我找了村里的师傅帮忙种地,种子都是我和婶子去集镇上买的,婶子跟我说,千万别买自己村里人的,因为如果一旦买到不好的种子,到时候就算是理论也没办法理论,人家不认,还以为你是在找茬。

我想也是,好多年没回来了,又何必跟村里人闹不痛快呢?

打药,施肥,除草,所有的事情我都在做,按照记忆里的方式在弄。婶子就笑话我不用那么小心“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

有时候干活到下午,夕阳很美好,我就不干了,而是一屁股坐在父母的坟前,点燃两支烟,父亲一根我一根,就那么慢慢的抽着。

其实也不算是抽烟,就是点燃了,偶尔放在嘴里一下,就看着那颗青烟慢慢的升起来再消失,看着一整根烟最后变成了灰,再看看地上的那一根,也早已经灭了。

好多年没有这么陪过父母了,这感觉,也不算差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村里有人结婚了,我过去帮忙,顺便也随了礼。

其实我和那家人并不是很熟,我父亲跟他们家甚至还有点过节,但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也没必要计较。

起初邻居还很诧异,但是这种事情没人怪罪,他们要的就是一个人气,要的就是一个氛围,你哪怕不拿钱,人到场了他们也是很高兴。

我知道,好多年我都没有跟村里人来往,这感情也淡了,所以现在我能见到几个在村里办事的,都会去参加。

只是,这也有尴尬的点,那就是没人跟我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