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1天之内,中美双方连续开展了两场交流活动,对外释放了什么信号呢?据观察者网6月13日消息,当天在北京,中联部和美国亚洲协会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美1.5轨对话”,共有30名中外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届中美1.5轨对话

1.5轨对话,又叫一轨半对话,相较于官方层面的会晤而言,这种对话更多的是以一种民间形式进行交流的,参会的政府官员一般都以“私人身份”与会,由于方式比较灵活,这种对话其实往往可以起到官方渠道难以起到的作用。

在这次对话中,双方就加强中美双边沟通、增进了解互信、避免冲突对抗,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均认为中美应该坚持和平共处,加强风险管控、妥善处理分歧,在应对全球挑战时,中美双方都应该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事实上,中方始终都在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美方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碍,虽然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多次派出高级官员访华,但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

这主要是因为美方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就比如说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访华时,均强调了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的立场,但在回国后,美方依然是密集对中企挥舞制裁大棒。

就在近日,美国财政部又公布了一份新的制裁名单,将中俄等国300多家公司以及个人,列入了制裁名单,企图以此来对中国进行施压,阻挠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透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美方现在痴迷于挥舞制裁大棒,为了对华围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此背景下,中美交流的基础就更侧重于民间了,同样是在6月13日这一天,上海市长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一行人,并且提到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应当加强地方交流,进而推动“旧金山愿景”转化为实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去年11月份,中美高层在旧金山实现了会晤,并且达成了20多项共识,涵盖政治外交、军事安全、人文交流以及全球治理等方方面面。今年4月份布林肯访华,中美双方达成了5项共识,再次强调加快落实两国高层在旧金山达成的共识。

这说明中美双方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美国想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将中国排除在外,是不现实的。也正因如此,美国政坛有一部分人提出了“中美共存”的说法。

据环球网6月14日消息,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出席一场智库活动时提到,美中关系不可能像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一样,因为中美两国在经济层面有着深厚的互相依赖性,因此,双方应当“谨慎共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

“谨慎共存”还是一个新说法,也暗示了美国政客们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基于现实的经济利益,不得不承认必须与中国保持沟通与合作的事实;另一方面,又因为意识形态偏见,无法做到理智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

说到底,还是因为美国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式,更不可能阻碍中国的前进步伐后,思想上出现了一些改变。也正因如此,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以及国务卿布林肯都曾表示,中美关系的未来应该是“共存”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一边在嘴上嚷嚷着要和中国“共存”,一边在实际行动上却想方设法的围堵中国,妄图阻挠中国的发展。而且在自己渐渐力有不逮之后,就开始拉帮结派、组建各种小圈子,挑起阵营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

包括近期鼓动菲律宾在南海碰瓷中国,以及在边界问题上给印度撑腰,甚至让日本分担军工领域的压力等等,这一系列动作无一不在说明,美国并不愿意接受跟中国“共存”的现实。但事实证明,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单极霸权终将走向结束,多极化才是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