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姜萍火了!

一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全球排名第12,成绩高居一众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专业数学人士之上,让这位17岁的中专女生一朝成名天下知!

但是,赞扬有多汹涌,质疑就有多猛烈。网络上有各路大神纷纷现身,甚至连以打假而闻名的方舟子都惊动了,连篇累牍地发文质疑姜萍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拿出过硬的证据,质疑大多集中在姜萍接受采访时的一些细枝末节,以及在黑板上解题时的书写问题。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养成的不良的书写习惯造成的呢?毕竟高等数学、微积分都是自学的,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很多人在等着姜萍决赛翻车,想以此来证明她预赛作弊了。

但我想说的是,决赛成绩不能作为判定预赛是否作弊的直接证据,甚至作为参考也不行。

首先两者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决赛成绩差只能说明她没有达到决赛要求的数学水平,而不能证明她预赛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过五关斩六将通过预赛选拔的运动员,决赛没有拿到好名次,在体育运动中也是很常见的,毕竟到了决赛,档次不同了。

比如北大2018级本科生吴清玉,2021年以预赛第一名入围决赛,但最终连最低奖项优秀奖都没获得。

所以,也不是说姜萍的成绩不能质疑,而是需要过硬的证据,决不是靠捕风捉影,强行推论,然后共同瓜分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姜萍公开讲解解题思路,但这又陷入了需要自证清白的坑,相信正在备战决赛的姜萍也没这些闲工夫。

实际上,这个事件我觉得大概率是一场媒体的低级营销:将一个入围决赛的中专生神话,让公众觉得只要努力,生活就还有希望,梦想就还能实现,完成人生跃升只在分分钟,从而消除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