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6月17日刊登题为《莫迪出席G7峰会意味着印度外交政策开始转向西方?》的文章,作者是印度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助理所长里希·古普塔。文章摘编如下:

宣誓就职开启第三个任期后不久,印度总理莫迪就作出一项重要表态:6月14日在意大利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印度寻求到2047年以前成为发达国家,到2027年以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推动印度和本地区以外的国家接触。但莫迪参加G7峰会暗示,印度的传统外交政策将发生重大变革。

虽然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等国领导人6月9日出席的莫迪及其内阁宣誓就职仪式暗示印度的“邻里优先”政策将会延续,但过了不到一周莫迪就出席G7会议,这里有大量信息需要解读。

G7由世界主要经济体构成,印度不是成员国,但莫迪曾以嘉宾身份出席2019年、2022年和2023年的G7峰会。此次意大利之行显示印度对与G7合作有持续兴趣,同时也凸显莫迪第三任期内发生的一些重要转变。

G7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都是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鉴于新德里从地区领袖向全球领袖的角色转变以经济为基础,印度需要与西方接触,而G7就是西方的代表。

西方认为,更强大的印度对于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印度与美国和法国日益加强的技术、贸易和防务合作(包括喷气式发动机和战斗机交易)凸显西方致力于加强与新德里的关系,尽管印度可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态度矛盾。

在加强与西方关系的同时,印度也开始把自己定位为全球南方的声音。新德里希望重拾作为一个重要中等强国的角色——冷战时期,印度曾经通过领导不结盟运动做到这一点。

然而,不结盟运动的塑造者和信仰者(包括印度)开始表现出对战略小多边主义、有条件联盟体系的新信念。

不同于其他大国,中国对印度构成的挑战更加直接。中国威慑的强度迫使印度寻求强有力的联盟,这需要采取务实积极的外交政策。因此,尽管与俄罗斯关系微妙,印度希望西方支持其反对中国的立场。另一方面,布鲁塞尔期待印度加入民主联盟,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印度许多传统战略思想家对印俄关系的转变感到震惊。尊重和维护历史关系很重要,但实现新目标需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而印度正沿着这条路线前进。

俄中“不设限”的伙伴关系对印度关系重大。新德里现在意识到其战略沉默的后果,这将削弱其对抗中国日益强硬的地区定位和影响力的能力。这种情况表明印度有必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联盟,并在地区和全球动态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

因此,莫迪正在推动印度摆脱一贯的犹豫不决,做出艰难的抉择。他的第三个任期显示出这种转变。

莫迪出席G7峰会时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突破。莫迪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握手后在社交平台上称:“印度渴望进一步巩固与乌克兰的双边关系。关于目前的敌对状态,重申印度相信以人为中心的方式,相信实现和平的途径是对话和外交。”

印度还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6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俄罗斯和中国缺席此次峰会,因此不大可能达成任何切实的成果,但印度无疑看到自己参与这次会谈的价值。

印度正在全球秩序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平衡与西方的历史关系:其在全球问题上积极主动的姿态表明,这个国家正朝着重拾作为世界舞台一个重要的中等强国角色迈出自信一步。(编译/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