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市民注意了!

今年5月底

市民于先生在一家

名为“蚝门盛宴”的店铺点了一单外卖

其中一道名为“香辣海瓜子”的餐品

配图却像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织纹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于先生将情况向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外滩市场监管所举报投诉。目前,监管部门已对此举报投诉件进行立案调查,涉事门店已将这道菜品下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以“海瓜子”的名义售卖织纹螺

似乎是一条行业潜规则

记者在外卖平台搜索“香辣海瓜子”,发现仍有不少商家疑似售卖织纹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记者尝试下单时,一家以“海瓜子缺货”为由,取消了订单。另一家接单后迟迟没有配送,电话也无法接通,直到两小时后商家才取消了订单。随后,记者在一家名为“北伴岛小海鲜”的店铺,下单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菜品后,记者将图片发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蔡友琼确认,对方介绍称,这是纵肋织纹螺。

不过,记者致电商家询问,对方却坚称是产地为连云港的“海瓜子”。面对记者餐品是否有毒的疑问,商家称“我不管,反正有人想吃,我就能卖”。记者把该线索提交给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后获悉,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展核查,记者将跟进后续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友琼向记者介绍,我国地大物博,海岸线较长,各地方言甚多,“海瓜子”指称有所不同。在山东,“海瓜子”就是指纵肋织纹螺;在福建广东,“海瓜子”指的是寻氏肌蛤,而在江浙沪一带,“海瓜子”指的是彩虹明樱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友琼介绍,织纹螺的毒性与其生活环境有关,但目前国家层面并未明确哪些品种或区域的织纹螺有毒,统一管理口径的依据是原卫生部《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3号)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织纹螺销售有关问题的复函》(食药监办食监二函〔2016〕528号),其中都明确规定: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多地发布预警通告

海虹、织纹螺

近期需要谨慎食用

河北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近日发布了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通告显示,根据近期检测结果,海虹体内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两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

当下还是织纹螺生产的旺季,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近日发布提醒,每年4到9月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5分钟,最长可达4小时。提醒大家外出用餐切勿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还需注意
以下六类人群不适宜吃海鲜

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湿疹皮炎处于急性期或者曾经对鱼虾有过过敏的人,食用海鲜的话有可能加重过敏的症状;

痛风患者;

血脂比较高的人。海鲜中的螺类、贝类、蟹类,尤其是蟹黄胆固醇的含量很高;

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海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过多摄入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凝血功能障碍者;

孕妇或者处于备孕、哺乳期的妇女。海鱼体内汞的含量比淡水鱼高一些,汞进入体内可以直接和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会妨碍生殖细胞的功能。有研究发现,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每周食用海鲜四次,每次100克以上,就有可能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本文综合自:看看新闻、央视财经等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huiso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