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已经成为打工人集体自嘲的网络热梗“996”再度窜上热搜,背后的两大功臣功不可没。

一个是最近放言“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的刘强东,一个是辟谣没有实行896工作制的宁德时代。

为啥两大头部企业前后脚地宣扬996精神,开始严查考勤,让员工集体变身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逼” ?

内卷的“常态化”

内卷的“常态化”

发展能掩盖一切矛盾,但如果没有了发展,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将被无情撕下。

当2019年,996概念被马云第一次提出时,人们其实并没有非常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因为996、大小周彼时还是只属于互联网行业的常规操作,其他行业的打工人并没有什么实感,大多是跟风吐槽、围观吃瓜;

二是虽然996,但可以换得真金白银、加薪升职。

2019年,注册制尚未全面实施、中美也还没有撕破脸,大批企业等待上市敲钟,背后的员工则充满干劲,挑灯夜战。

毕竟一朝上市即可实现财富自由,在依然欣欣向荣的房地产市场转手再买套北上深的房子,一举实现阶级逆袭。

可今时早已不同往日。

京东遭遇拼多多的疯狂追击,深陷低价和转型的泥潭里。

截至6月18日美国股市收盘之时,京东的股票价格定格在每股29.05美元,公司总市值为481.8亿美元。回顾历史峰值,2021年其股价曾达到101美元(采用前复权计算),至今股价已缩水约70%。

而在过去三年财报中,京东的员工队伍规模也从2021年的39万人扩张至2023年的52万人。但伴随着人员数量的增长,人均年创造的收入却呈现下滑趋势,从246.94万元降至232.25万元,再减至209.76万元,两年时间减少了约37.1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刘强东才会在五月的一次管理层会议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并随即发布了“整改”新规:

每天早上9时统计上班工位人数,班车若晚点需提交证明照;

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12时至13时期间不得熄灯;

严禁代打卡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

为评估员工工作饱和度,晚间18时下班的员工需接受工作饱和度考量;

非工作微信群全部解散。

而已经贵为“宁王”的宁德时代同样日子不好过。

在4月15日对外披露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为797.7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同比下滑10.41%。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宁王自上一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两个季度遭遇营收下滑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才有了网传近期向员工发出“奋斗100天”的号召,职级7级以上的员工从6月12日起,实行“896”工作制。

加班不给加班费,员工上班时间是公司的、下班时间也是公司的;

工作群要置顶、信息要秒回,一个消息没及时回,电话立马打过来;

厕所要装计时器、摄像头,严控“带薪拉屎”、吃饭摸鱼的时间;

这个月业绩又不好了?在单休基础上,本月的无偿加班再多一小时……

在各行业头部公司的带领下,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公司的“基本操作”和企业文化。

996的三宗罪

996的三宗罪

地球人都知道,企业业绩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的市场景气程度、中观的行业发展周期以及微观的公司战略决策,跟基层员工蹲坑几分钟、迟到几秒钟实在没太大关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同志早就说过了: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企业财报不好看,融资不好融怎么办?显然严抓考勤,PUA员工加班远比研发新产品、整改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战略布局要容易得多。

但这归因明显是本末倒置。况且当下的打工人有几个能按时下班?能有个不被打扰的双休就不错了。

数据从来都是最好的佐证。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实现三连涨,创下20年来的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996,首先被摧残的就是身体。

这两年,打工人猝死不绝于耳,仅在这个六月,就被爆出了两起。

6月17日下午,东南亚跨境电商Shopee研发中心的一位员工在工作时突发身体不适,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内部员工表示,Shopee变卷了。往常一般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没有加班费。晚上加班也不会有调休,除非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才可以休息半天。

6月18日,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事业群)一位工程师也被爆在家突发不适,家属拨打120送医后经抢救无效去世。虽然该员工并非在科大讯飞公司内加班猝死,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依旧脱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30 年来,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 1990 年的 205/10万,增长到 2019 年的 322/10万,每 10 万人死亡率是 30 年前的 1.6倍。

另据梅斯医学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位居全球之首。

其次是心灵被荼毒。

根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高达9500万人。这意味着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

试问哪个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没有被PUA过呢?而在“过劳”的状态下,正常人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大幅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可以在标准工时内高效完成的任务,在996模式下可能因疲劳和动力不足而效率降低,变成了磨工时的无效内卷

毕竟,哪个打工人不深谙,自己得比领导走得晚的职场“潜规则”?

而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慢慢从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变成了一个眼里没光、懒得思考、零件生锈的NPC,没有欲望、只想躺平。

最后是消费被遏制。

虽然我们身处于阶级社会,很多东西都能分成三六九等,但唯独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人人平等。

一天只有24小时,大部分时间给了工作,必然严重压缩了个人与家人、朋友相处、玩耍、消遣的时间。

要知道,员工下班了的身份就是消费者,越加班越没时间消费,越没消费公司业绩越糟糕,越糟糕越加班、越内卷,越内卷工作岗位越少……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哑火的618

哑火的618

今年的618就是最好的写照。

虽说这几年的购物节总会被称为“史上最惨”,但今年的618绝对算是消费者心中最没存在感的一次。这个已经16岁的人造购物节,明显有点未老先衰。

就拿头部主播们来说,以前在购物节期间狂加班的李佳琦,今年在这个当口跑去录《披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董宇辉则在618大促期间,发表了“我非常抗拒卖东西”这种丧到家的消极言论。

从过往高调晒销量、晒战报,到后来大搞规模不亚于娱乐圈盛事的“618晚会”、“双十一晚会”,再到如今各大平台咬着后槽牙发补贴,商家赔本式降价压缩利润,最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参与者全部陷入了无休止的低价内卷。

消费者呢,似乎对囤货式购物这件事本身已经丧失了兴趣。

从宏观上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通过电商进行线上消费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极简主义以及低欲望社会风潮的盛行,让大家热衷起随用随买。

毕竟高价买来的房子,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堆放“囤货”。

当社会的物质供给从“紧缺”走向“过剩”,它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而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早就审美疲劳了。

如今打开手机,各大平台时时刻刻都在喊着“低价”——抖音有永远喊着“上链接”的直播间,淘宝在618之前有“五一大促”“百亿秒杀节”,拼多多更是直接以低价为企业核心的品牌形象。

在没完没了的“低价”营销下,大家对大型购物节的热情已经消耗殆尽。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累了、倦了、没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班已经耗光精力了,花钱买东西还要这么累,即便今年已经没有了预售、红包等各种烧脑玩法,但看直播我也要花时间啊,我也要凑满减啊。

算了算了,关掉APP,又省了一个亿。

在体感趋冷的当下,大手大脚的超前消费早就被大家“抛弃”了,更加理性的低欲望时代已经到来。

而在低欲望的社会下,整个产业的格局都会改变:

大部分人没时间也没钱消费、少部分有钱人又消费不完,所以开始产能过剩。

应对产能过剩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海。但当下的国际贸易环境却是壁垒重重,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盛行,所以还得依靠内需。

但低欲望之下,企业效益不佳、销量低迷,肯定就要降本增效,那意味着降薪裁员。这样一来,社会总消费将进一步减少,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也就不难看出,996是当前制约消费发展的一大“毒瘤”,必须根治。

因为消费不是无底洞,它是生活的烟火,需要闲暇的氧气才能燃烧。当忙碌占据了一切,消费的热情也会随之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