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凌晨,一夜未睡的毛主席依然精神抖擞。他叫上周总理,缓步来到室外。望着从太行山深处升起来的熹微,毛主席意味深长地对周总理说道:“恩来啊,今天是我们共产党进京的好日子,我们要“进京赶考”,一定要考好,坚决不做李自成。”

就在毛主席和周总理进行难得的闲庭信步时,中央警卫团的卫士们正在忙前忙后,为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途中的安危做着细心的谋划。兹事体大,警卫团的战士们既开心,又感觉到万分沉重。另一方面,从西柏坡到北平的沿线安全,也正由各路段负责人们细致入微地安排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西柏坡到北平之间350公里的路程,牵动着太多人的心。一切准备就绪后,毛主席率领党政军中央机关,向阔别三十年的北平城进发。

就在队伍抵达河北涿州的城门外时,一位哨兵却拦住了车队去路,态度非常强硬,就是不放行,并且声称:“就是毛主席来了也不让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毛主席对此说了怎样一番话?进入涿州后,毛主席又做了怎样的安排呢?想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一切还要从北平和平解放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京赶考”,小心谋划

1949年1月,随着傅作义和平起义,国民党25万大军被收编,北平实现和平解放。另一方面,“三大战役”的结束,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长江以北已经尽在掌握之中。全国解放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大幅增加,使得党中央不得不尽快将中央机关转移到面积更大,更方便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的城市中去。

在此情况下,毛主席决定离开我党最后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西柏坡,将中央机关转移到北平。

彼时,虽然北平已经和平解放,但是暗流却依然汹涌。北平地处华北,东北,河南和东北的“锁阴之地”,从“三北”地区撤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大量汇聚在此地,潜伏在北平大大小小的街道中,伺机做最后一搏,挽回溃败的局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进驻北平,毛主席和党政中央机关的安危,成了被首要考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周全准备,“中央书记处”成立专门的“转移委员会”,委任细致严谨的周总理负责进京路线的选择。“红色特工之王”李克农先期抵达北平,勘察情况,清扫一切不安定因素。同时,“转移委员会”给正在北平筹建市政府机关单位的叶剑英和彭真,以及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发去电报,通知他们务必做好接应工作。

另一方面,大量中央机密文件的转移押送工作则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和中央副秘书长杨尚昆同志共同主持。因为任弼时身体抱恙,杨尚昆则起了大头作用。杨尚昆曾三次负责中央机密文件的整理和押送工作,这次做起来,也是相当得心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移前的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关于大队人马的转移路线,周总理率先否定了从太原直飞北平的提议。因为当时太原尚未解放,“西北王”阎锡山的大军,日日虎视眈眈。一旦毛主席乘坐飞机的计划暴露,阎锡山极有可能调集空军部队,轰炸太原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