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4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开打,今晚18:00,中国女排将迎战自己的老对手:日本女排,争夺半决赛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女排的总决赛名单为:

一、主攻:

张常宁,王云蕗,王艺竹,仲慧,庄宇珊。

二、接应:

郑益昕。

三、副攻:

杨涵玉,高意,王文涵。

四、二传:

许晓婷,丁霞。

五、自由人:

倪非凡。

在以前中国女排鼎盛的时期,打日本女排根本不是个事,可以说是手拿把掐,她根本就掀不起啥风浪来。

可现在呢,却今非昔比了:我们实力下滑,她们却稳步上升,双方此消彼长,就让我们的比赛越来越难打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输球。

就像前面的分站赛,我们全主力出战,还是被她们打得抬不起头来,看上去实力差距还蛮大,各个环节都有差距,根本打不过。

而这次总决赛呢:

我们的主力又休整,只派了替补阵容出战,可日本女排还是全主力,这样,“主力对主力”都打不过,那“替补对主力”能打过吗?

说实话,不太好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一直“重点培养”的主力阵容都打不过,你还指望“平时没有机会、基本很少上场”的替补阵容来找回场子?那有点勉为其难了。

你想想:

对方主力配合了有多久?基本功有多扎实?攻防有多流畅?实战经验有多丰富?

而我们这边呢:

你平时又给了替补多少机会?有不少球员甚至连球都没摸到过、根本就没适应这个氛围,你现在突然把她们拉出来当主力使,来与对方经验丰富、配合娴熟的主力抗衡,又有多大胜算呢?

这一点,即使不怎么懂球的球迷也能想象得到。

但是呢,即使如此,从球迷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这些替补阵容能争口气,把日本女排拿下,出一口恶气。

可是,我们想赢球呢,就至少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一传不能崩。

这是生命线,一传如果没有了,其它的就不用再想了。

那么,我们这套阵容,一传的稳固性如何呢?

说实话:

这套一传体系,只有张常宁这一点还算是靠谱,其她人都不好讲,要看状态和临场发挥。

所以说:

一传问题是个隐患,面对日本女排凶狠的发球,我们能否顶得住还不好讲。

也就是说:这条“生命线”还是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要有拦网。

与日本女排相比,我们的主要优势就在身高和网口上,而后排防守差很多,因此,想赢球,首先就要有前排拦网,否则,也不用想了。

你想想:如果主要优势都没了,你还凭啥赢球?

而我们这套阵容,拦网水平又如何呢?

说实话:

拦网最靠谱的只有高意这一点,面对日本女排那奇快的速度,我们其她人能否跟得上,也不好讲。

这要看我们对她们的发球破坏如何?

如果能用发球多破坏她们的一传,逼她们多打定点强攻,那我们的拦网还能好一点,否则,一直让她们舒服地打快攻,那基本就歇菜了。

也就是说:

拦网这一块,目前也不好说,要看“副攻线高意的发挥”和“我们的发球”这两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要有强攻能力。

即:进攻手头要硬。

不然,日本女排的地面防守那么好,如果你进攻手头不硬、扣球无力,那基本就相当于是给对方“助攻”,让她舒服地打防反,一打一个准,最后能把你打崩。

那么,这套阵容,我们的强攻水平如何呢?

1、首先看主攻线。

在主攻线上,我们确实有几个“手头硬”的选手,像“庄宇珊、仲慧、王艺竹”这三人在国内表现都不错。

但有两个问题:

1)她们是否有上场机会?

按照以往教练组的安排,她们基本是没机会上场的~不上场,手头再硬也没用。

2)即使上场了,能否快速适应?

前面基本就没打过,根本就没适应比赛氛围,现在直接派上场来挑大梁,一下能适应吗?能发挥出来吗?毕竟,别看日本女排个子矮,可拦网一点也不差。

说实话,这都是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看接应位置。

小清新郑益昕的跑动快攻,对付速度偏慢的欧洲队可能很有效,但对上速度比我们还快的日本女排,也不好说。

另外,郑益昕还得接一传,这也会影响她的进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周苏红。

这样,接应这一点的强攻能力也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就看副攻位置了。

目前来看,只有副攻位置的“强攻”是最靠谱的~就仨人,其中两人有强攻能力,肯定有一个人会上场,这样,只要利用好了,“有高度、有硬度”的副攻线,应该还是能下球的。

而副攻如果能打出来,就能带动其她位置,才能最大限度激活全队,带来赢球的希望。

所以说:

从以上三点来看,只有副攻线这个位置更靠谱一些,高意的拦网+杨涵玉或王文涵的进攻,是对日本女排最有优势的一点,如果能打出来,也并非没有赢球的希望。

但是呢,副攻能否打出来:

1)首先,要看一传的稳定性;

2)其次,还要看与二传的配合默契度。

但是,以上两点我们能做到吗?

你看:这都是事啊,想想就让人头大。

总之,还是祝福中国女排吧,希望能赢下来,加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