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梅雨季节,来得猛烈而规范。梅雨带今早贴着长江干流南侧全面展开,暴雨覆盖从贵州、湖南一直到长三角地区,尤其是皖南雨势最为凶猛。黄山、宣城、芜湖、铜陵等地达到大暴雨量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安徽特大暴雨出现

在这当中,最激烈的暴雨下在了安徽南部的黄山一带,截至下午15时,安徽黄山屯溪国家站24小时降雨量已经达到310.3毫米,大幅打破当地日降雨纪录!目前黄山地区极端暴雨还在继续,自动站最大降雨量已经超过400毫米。已有网友拍摄到安徽黄山歙县等地山洪爆发的视频,水已经漫上岸淹到了居民楼的一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暴雨是由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在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下,这些水汽在长江流域聚集,形成了强降雨。黄山等地由于地形原因,水汽在这里容易抬升,导致降雨量特别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今天只是梅雨的“开胃菜”。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和未来预测的综合分析研判,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已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6月14日)偏晚3天;江淮地区将在6月19日入梅,较常年(6月23日)偏早4天。明后天长江中下游梅雨还会进一步加强并北抬,大暴雨区将覆盖沿江两岸,暴雨区甚至要推进到淮河以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暴力梅雨来了!

今年的梅雨不仅来得猛烈,还异常规范。近年来,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在初夏时段常常表现得很不稳定,导致长江流域的梅雨时常呈现出非典型特点。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该晴朗的时候却连绵不断地降雨,搞得大家措手不及。然而,2024年的梅雨则是教科书般的标准: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以非常接近标准的时间入梅,梅雨来之前天气晴朗,梅雨一来就连续降雨,并且在连续降雨期间天气还十分闷热,梅雨结束后又转为暴晒高温,梅雨带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带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未来几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还将进一步加强,并且北抬。大暴雨区将覆盖沿江两岸,暴雨区甚至要推进到淮河以北。这意味着,不仅是长江流域,连淮河流域也将面临梅雨带来的强降雨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雨带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有密切关系。每年初夏,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在长江流域形成持续的降雨。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直接影响到梅雨带的位置和降雨强度。今年,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的配合,使得梅雨带在长江流域形成了非常典型的降雨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6月20-29日),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及西藏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120毫米,其中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广西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局地可达250毫米以上;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梅雨季节,极端天气的影响不可忽视。以安徽黄山为例,持续的暴雨不仅导致了洪水和山洪的爆发,还对当地的交通、农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道路,甚至威胁到了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城市而言,持续的暴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排水系统不堪重负,交通阻塞,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而在农村地区,洪水和山洪的爆发则更容易造成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今年的梅雨季节受到厄尔尼诺异常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之前梅雨带的降雨分布和强度都有所不同。这种异常不仅影响了梅雨带的位置和形态,也使得降雨过程更加复杂和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2024年的梅雨正在展现出它的威力,南方多地面临极端天气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持续的暴雨和可能的洪涝灾害,大家需要保持警惕,加强应对措施,确保安全渡过这个梅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