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资圈的当红炸子鸡!

要说这两年什么最火,AI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走到哪里都是人工智能,数据大模型,尤其是Chat GPT 的问世,更是让国内掀起了一波AI浪潮。

互联网的大厂们,纷纷对标Chat GPT ,但从去年开始,这个对标对象悄悄发生了改变。

突然问世的KIMI , 成为了国内AI大模型的领头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它的创造者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成立仅一年,就被资本争相宠溺,市场估值超180亿。

究竟是为何,让月之暗面一出场便成为了AI界的天之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月之暗面,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杨植麟,这个被称为“中国大模型90后第一人”的天才少年。

杨植麟出生于1993年的广东汕头,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放,并没有只看学习成绩,所以,从小杨植麟就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中考后,杨植麟考入了汕头金山中学读高中,这也是一所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校,也是在这里,杨植麟遇到了自己喜爱的计算机。

当时杨植麟还不懂什么是编程,无意间被选拔进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班。

一年的学习时间,杨植麟就凭借着天赋,在竞赛中获得了广东区的一等奖,还因表现突出,被清华大学保送。

尽管如此,但杨植麟还是参加了高考,而且高考成绩远超清华录取分数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入大学,杨植麟原本学的是热能工程专业,但在大二时,他发现自己还是对计算机科学充满热情,于是他果断转入了计算机系。

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唐杰,也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有了名师唐杰教授的指导,杨植麟在校期间就开始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学术研究,并与教授唐杰一起,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最终,杨植麟以满分成绩、年级第一顺利毕业,直接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录取,攻读博士。

在这里,杨植麟师从苹果公司 AI 研究负责人Ruslan Salakhutdinov和谷歌首席科学家William W. Coh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用6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课程,他只用4年就完成了,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科研成果,与多位图灵奖得主合作。

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核心技术论文Transformer - XL 与 XLNet ,第一作者就是杨植麟。

除了理论,实践方面杨植麟也是经验丰富。

国外的Google,国内的盘古NLP、悟道等知名大模型的研发,他都参与其中,所以也被业内被称为“中国大模型90后第一人”。

同时,他也是中国35岁以下, NLP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用量最高的研究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在AI大模型圈里,这两年先后出现的公司也不少,为何月之暗面能异军突起、拔得头筹呢?

首先,是月之暗面旗下产品KIMI真的很能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月之暗面正式成立,短短6个月之后,公司就对外上线了自己的产品Kimi Chat,是首个可以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

这不仅预示着,月之暗面是国内首个在“长文本”领域有所突破的公司,也是全球产品化的大模型中,上下文输入最长的公司。

一出场就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月之暗面,出道就站在了高峰上,自然也受到了众多大佬的喜爱。

2024年3月20日,AI应用主线爆发,当日下午,“Kimi概念股暴涨”等相关话题,直接冲上微博热搜。

截止到今年4月,Kimi的访问量达到了2004万,超过了之前排在第一的文心一言,成为了国内聊天机器人产品的第一位。

其次,就是创始人杨植麟这个人。

自从2022年ChatGPT的出现,让资本们开始注意到了大模型这个领域,同时也注意到了杨植麟这个天才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外媒曾发起过一个问卷调查:谁将会成为中国的OpenAI ?

候选榜单中有MiniMax(中科院一脉孵化)、智谱 AI(清华唐杰一脉)、光年之外(美团王慧文一脉)以及澜舟科技(创新工场李开复一脉),而另一个候选就是杨植麟。

没错,入选的Top.5名单中,有四家都是以公司形式出现,只有杨植麟是以个人形式出现在榜单中,这足以印证了杨植麟在AI方面的才能。

对于资本来说,这种有故事、有技术、可包装、可造梦的人和公司,自然是长在了审美点上。

所以从2023年公司成立之后,先是完成了天使轮的融资,20亿元,由红杉中国和真格基金等资本,随后的一个月又再一次融到了由美团龙珠领投的A1轮融资。

今年2月,月之暗面又再一次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超10亿美金的融资,估值直接拉到了25亿美元,成为了国内估值最高的大模型公司。

最近,有公开报道显示,月之暗面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估值可能会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8亿元)

而新的投资者中也将会出现投资了MiniMax、智谱AI和百川智能的腾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说:“人红是非多”,杨植麟与月之暗面就是如此。

4 月 22 日,媒体“界面新闻”爆出,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套现千万美金,此消息一出,引发不少人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中称,有知情人的投资人向其透露,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杨植麟就开始出售个人持股套现,但其他持有的老股东未出现减持。

此次创始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套现的金额为4000万美金。

随后有业内同行表示,公司刚成立一年,就套现这么多的情况并不多见。

眼看事情不断发酵,月之暗面也在官方回复了此事,称:“消息不实,并表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一直是首要的考虑。”

事实也确实如此。

早在3月11号,月之暗面就曾在公众号发文称:

从 2024 年开始,该公司将在取得重要进展时发起员工期权回购计划,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分享公司发展的果实,计划从 2024 年底启动首次期权回购。

此外,公司每年会定期根据工作表现进行调薪和期权增发,确保其薪酬和期权,不辜负员工贡献。

虽然并未对创始人套现进行回应,但也从侧面印证了,杨植麟团队确实套现了,只是多少钱,都给了谁,目前还并不知晓。

除了反对的声音,也有不少投资人表示可以理解。

经纬中国顶级投资人张颖就对此事进行了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初创企业在快速发展期,只要有融资能力,且投资人们对老股套现没意见,那么核心团队的成员进行小额套现改善生活,为以后长期奋斗打基础也没什么毛病。

作为互联网的创新科技公司,人才与技术永远是立足之本,如何在创业中留住核心技术人员,是每一家公司都需要仔细琢磨的事情。

毕竟老板的技术再牛,也无法替代一整个团队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人工智能浪潮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入其中,也形成了“百模大战”的市场景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该行业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局势。

但不管如何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不断造血的能力。

或许就像杨植麟在活动中说的那样:

“大模型的开发更像是承包一整片森林,越是将基础能力打造好,才能让大模型的能力越强。”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月之暗面传世人杨植麟套现数千万美金

维科网人工智能:月之暗面创始人“套现”3个亿,杨植麟下凡吃饭了?

钛媒体:如何评价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一年套现数千万美金事件?

经济观察网:腾讯拟入局月之暗面最新融资,大模型独角兽再获青睐

中国经营报:月之暗面杨植麟:大模型开发是“承包森林”

作者: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