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心愿之一,可能就是拥有一辆“完美的汽车”。

需要短途出行时,能维持最大的经济性,不至于被高昂的使用成本困扰;面对长途自驾时,又能保证最大的灵活性,不管去什么地方都方便补能…

因此,在挑选汽车时,很多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增程汽车”。

有位粉丝也不例外,去年12月份时,他就入手了这样一辆汽车,当初怀抱着美好的幻想…

可没料到的是,仅过去半年,他就哭着想要“卖车”了,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乌鸦君,今天花几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聊聊他的故事,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他的自述就是,当初之所以选择增程汽车,主要是看中了这些点:

①城市使用很省钱

因为这类汽车,往往还配备了一块30-40度的电池,在市区行驶时,几乎可以不靠燃油驱动。

对比他每天40公里的通勤距离来看,这点显得非常棒。

毕竟,200多公里的续航,刚好能做到一周一充,趁着周末放假的时间,就能搞定这个事情。

关键是用电还很便宜,就算1元一度,百公里也就是0.16元的样子,简直不要太划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长途出行不焦虑

此外,考虑偶尔的长途出行,以及每年2次的探亲访友,他觉得增程汽车更实用。

因为相较纯电汽车来说,这种汽车完全没有续航焦虑问题。

毕竟,即使电池耗尽,增程器的加入可以无缝接管动力系统,保障长途行驶中的能源供给。

这就和燃油车一样了,不管跑到什么地方,都感觉很安心——因为补给简直不要太便利了,到处都是加油站。

虽然充电桩现在似乎也很多,但在他的故乡,最近的充电桩都要10公里的路程,而且只有2个。

他才不想在节假日期间,跑10公里这么远,然后和别人抢着充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 可靠性比混动高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他也做过对比。因为混动也能“可油可电”,但选择增程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可靠性更高。

毕竟,增程汽车的内燃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使用,这种工作模式减少了内燃机的磨损和维护需求。

同时,电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源,其简洁的机械结构,也意味着更少的故障率和更低的维护成本。

这样一来,它不仅节省了日常的维护费用,也获得了更稳定的驾驶体验。

听着很美好,但为什么又后悔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充电不方便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之前想象的过于美好,但实际来看,充电很不方便。

理想中的计划是一周一充,卡在双休日,但实际的情况是3天就要一充了。

因为增程车的续航真的很虚,他那辆车换算成wltp续航,也就也就180公里的样子,增程汽车还会“强制保电”,以维持性能…

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根本坚持不了一周。

于是,每隔3天就得出门充电一次,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总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充电速度很慢

买增程之前,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快充技术”是纯电汽车的专利,增程汽车真的很慢…

具体来看有多慢呢?

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别管充电桩的功率多高,他最高也就达到60kwh左右,电量超过80%时会降功率,超过90%继续降…

如果不选择充满还好,但凡充满一次电,怎么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真的很折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在于,他说“习惯了用电,真的不想用油了”。

所以,虽然最开始冲着”可油可电“去的,最后却当成了小号”纯电汽车“在使用。

即便回了老家,也会开10来公里,去附近找充电桩充电…可以说能不用油,就不用油了。

更有甚者,在高速出行的期间,都会赶着时间去充电。

因为家人和孩子也要休息了,与其烧油,不如充一会电,还能节约一点钱。

总的来说就是,虽然当初畅想的很美好,也做过一些功课,但实际来看,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大,促使他很快就卖掉了这辆车。

同时,他还向我表示“再也不买增程汽车了,也劝大家别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话说回来,这真是车的问题吗?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

问题在于,很往往高估了汽车的“完美性”,低估了自己会遭遇的”困境“,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因此,不要看主流趋势是什么样的,觉得一定要买什么汽车。

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的合理的挑选——否则,买了纯电/混动,也许还是重复他的结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