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特的政治特长是善于规避丑闻,且善于和不同风格、立场的政治人物共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将出任北约秘书长 图/ 新华社

文| 陶短房

据新华社援引荷兰媒体报道,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将接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于10月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斯托尔滕贝格当天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共同出席记者发布会时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宣布(支持吕特) 后,很明显我们距离结论很近了。”

吕特的角逐之路

斯托尔滕贝格曾任挪威首相,2014年10月起担任北约秘书长,其任期一再延长,本届任期定于今年10月初结束。去年11月,此前即被广泛猜测的热门人选吕特正式宣布有意参选,并很快获得美国支持。

北约秘书长提名需获全部32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通过。但土耳其、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起初并未表达支持意见,而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今年3月宣布参选,也被认为在异议之列。4月底,土耳其表态将支持吕特。

此外,由于对北约秘书长长期由西欧人垄断不满,且希望出现首位女性秘书长,一些东欧国家一度对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感兴趣。但随着卡拉斯似乎更有兴趣角逐下任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这些国家纷纷转向支持吕特。

斯洛伐克最初对吕特出任下任秘书长持保留态度,主要因为其强烈希望下任秘书长出自中东欧国家。然而,在吕特承诺一旦出任秘书长,将按照斯洛伐克意愿,更多遵循地域平衡原则任命较低级别北约官员,以及确保斯洛伐克领空安全后,斯洛伐克也宣布支持吕特出任秘书长。

此前,斯洛伐克原有的防空导弹被北约要求援助乌克兰,由荷兰和意大利提供的防空导弹填补,但后者期满撤回,导致斯洛伐克空防空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尔班不再阻止吕特出任秘书长 资料图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直是北约和欧盟中的另类,他长期支持“疑欧论”,拆台北约援助乌克兰、掣肘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其反对吕特出任秘书长的公开理由,是希望吕特书面承诺不抽调匈牙利资源援助乌克兰。同时,相关分析普遍认为,欧尔班仍试图利用北约“一致通过”原则博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6月17日,吕特与欧尔班共进工作晚餐,书面承诺“匈牙利的军队和资金不会用于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分析家认为,在意识到不可能得到更多,以及此前欧洲议会选举意外受挫后,欧尔班选择“见好就收”,宣布匈牙利不再阻止吕特出任北约秘书长。

在这种形势下,约翰尼斯继续参选已毫无意义。当地时间6月20日,约翰尼斯正式宣布退选,他和罗马尼亚都将转而支持吕特。这意味着,荷兰首相吕特将成为新任北约秘书长。

至此,吕特当选的所有障碍均已扫除。北约匿名官员预计,最快将于下周正式批准吕特出任北约秘书长。

多数观察家相信,美国为吕特顺利提前当选扫清了障碍。正是美国的压力令此前反弹最甚的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转变立场。也正是因为美国日前表示,希望在7月北约华盛顿峰会前就新任秘书长人选达成协议,促使各方加快了讨价还价的节奏。

任职时间最长荷兰首相

吕特现年57岁,历史学者出身,自2010年起多次连任荷兰首相,但都是联合执政,政治立场属于中右。他素以平易近人和多才多艺著称,担任首相时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有时还会一个人跑到海牙中央车站的公共钢琴上即兴弹奏。

他的政治特长是善于规避丑闻,且善于和不同风格、立场的政治人物共事。正因如此,他才得以在近年来矛盾重重的荷兰政坛屹立不倒,成为荷兰历史上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去年7月,在其领导的多党联合政府中,一些成员因不满其对待非法移民的宽容态度而“拆档”。极右翼自由党领导人海尔特·维尔德斯趁机寻求解散议会,并举行提前选举,迫使吕特自请“退出政坛”。但因荷兰政治危机复杂化,其一直留任看守内阁首相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特担任首相时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 资料图

他的传记代笔者认为,吕特“是熟练的危机管理者”,善于协调不同意见,即便政见迥异者往往也能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比如,特朗普在经济上与他针锋相对,前者反对贸易自由,后者则坚决支持,但两人吵归吵私交却很好,特朗普甚至公开称他“我的朋友”。

2014年马航MH17航班坠毁事件发生后,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196名荷兰人。由于相信俄罗斯应对此事负责,长期以来,吕特一直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严厉的欧洲批评者之一,他也是西欧最积极支持援助乌克兰的政治家之一。

有分析家认为,在特朗普可能重新当选美国总统,且外界普遍担心他会减弱对乌克兰支持的背景下,让既坚持对俄罗斯强硬、对乌克兰积极援助立场,又和特朗普关系不错的吕特出任下届北约秘书长,更有利于各方之间的磨合。

一位匿名欧盟外交官称,吕特始终反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大刀阔斧改革欧盟的计划,但却和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合作得很融洽,尽管后两者分属中左和极右翼。

吕特的蜜月期不会很长

有分析认为,吕特出任北约秘书长,可能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特朗普可能回归白宫,一旦特朗普减少美国对乌克兰军援力度,并为乌克兰与北约的合作设置障碍,在援乌问题上立场积极的吕特,势必为斡旋北约多数成员国与美国之间立场疲于奔命。

其次,乌克兰的冬季即将来临,俄罗斯势必加强对乌克兰民用设施和电网的攻击。乌克兰必然会继续向北约求助,要求援助更多防空系统,并开始提供真正能用于作战的战斗机。但在这个问题上,北约32个成员国意见不统一,这对新任秘书长而言将是巨大考验。

再者,特朗普一贯抱怨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不愿自己保护自己,长期达不到北约章程所规定的“防务费占GDP2%”目标。吕特长期担任首相的荷兰直到2024年才勉强达标。直到目前,尚有9国未能达标。如果吕特无法解决这个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届时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将更难协调各方之间的立场。

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对自己北约“二等公民”的地位日益不满。这些国家虽在美国高压和形势所迫下支持了吕特,但势必会要求更多诸如副秘书长(DSG)和秘书长助理(ASG)等职位。

据了解,即将离任的一名副秘书长和8名秘书长助理中,仅副秘书长来自中东欧国家,其余多由美国等大国把持。如果吕特不能兑现“次级职位将遵循地域平衡原则”的承诺,未来北约的凝聚力将持续下滑,而兑现承诺,则势必面对西欧和北美成员国的强大阻力。

最后,随着极右翼在欧洲议会中的崛起,北约欧洲成员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和支持可能会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因为许多极右翼政党反对援乌,这些势力在北约欧洲成员国中的发言权每增大一分,吕特贯彻北约援乌立场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一分。

观察家们相信,作为新任北约秘书长,吕特的履新蜜月期注定不会很长。而他“唯一无需担心的就是绝不会无所事事”。

撰稿/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马小龙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