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7口套现20亿#冲上热搜,也令去年10倍大牛股鸿博股份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此外,目前鸿博股份前十大股东中没有一个持股比例超过5%,持股超过1%的仅有2个股东,分别为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北向资金持股渠道)持股3.01%,第二大股东私募基金琦轩博弈4号持股1.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底还持有超13%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已经“清仓式减持”跑路了,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持股比例已经低于0.31%,至少减持了6700万股;二股东河南辉熠贸易2024年也大幅减持3750万股,持股比例从8.03%下降到了0.5%。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2008年鸿博股份IPO时,前十大股东共持股74%,其中7位尤氏家族成员就持股了70%。如今,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已经再无尤氏家族人员。据统计,尤氏家族从上市后通过集中减持和股权转让套现超21亿。

现如今,这家没有实控人,多次转型却连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的公司还能讲多久故事,留下的17万股民还要在风中凌乱多久。

其实,在A股上市后实控人清仓式减持的还有不少,比如,ST爱康连续31个跌停后退市,实控人持股已从期初43.63%降至目前6.4%,套现20亿离场。此外,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低于20%。

鸿博股份创始人家族清仓套现超21亿

鸿博股份主业为彩票印刷,但由于竞争激烈,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2017年以来,鸿博股份不断尝试转型,不过都最后后泡汤了。

不过,创始人家族在上市后就不断减持套现,在几次转型失败后直接转让控股权不玩了。招股书显示,在鸿博股份上市之初,尤氏家族(尤丽娟、尤玉仙、尤友岳、尤友鸾、尤雪仙、章棉桃、苏凤娇)持有其比例70%,后陆续减持与转让。截至目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已经看不到尤氏家族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从2011年到2021年,尤氏家族减持了1.62亿股,至少套现了21.6亿。此外,在2021年12月24日披露最后一次减持情况后尤氏家族减依旧持有1.64%股份,合计818万股。关于尤氏家族的多轮减持,鸿博股份回应媒体表示,根据公司最新股东名册,当前未查询到有关“尤氏家族”成员持有公司股票的持股信息,尤氏家族减持过程中均依法披露,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尤氏家族在2019年5月之后发生的股权交易,和以往的减持不同,尤氏家族开始将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河南寓泰以及辉熠贸易。当年5月,尤氏家族以7.13亿元的价格把14.26%股份卖给了毛伟实控的寓泰控股,尤氏家族持有的股份降至9614.8107万股,占总股本的19.24%。

接着2020年11月,尤氏家族把8.03%的股份以4亿的价格,卖给了毛伟实控的辉熠贸易。同年12月股份转让完成过户,毛伟合计控制的上市公司表决权的比例为22.33%,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毛伟。

毛伟成为实控人后,鸿博股份先后跨界5G、区块链、扫地机器人等业务。但都没成功,转折点在2023年4月后转型算了租赁,和英伟达搭上关系后,股价大涨10倍,成为了AI概念股中的黑马。尽管股价大涨,但鸿博股份的基本面始终堪忧。2021年-2023年,鸿博股份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9.75万元、-8788.76万元、-7144.61万元。

此外,鸿博股份因解聘子公司英博数科CEO周韡韡引发受舆论关注,周韡韡是促成英伟达与鸿博股份算力租赁业务合作的关键“中间人”。据接近周韡韡人士透露,由她此前牵头和英伟达达成的有关算力的合作,或将因她的离开而生变。6月7日,鸿博股份在深夜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称其全资子英博数科与北京京能等多方的AI算力相关合同实际履行情况未能达到合同约定或原计划进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毛伟成为鸿博股份实控人两个月后,其所控股权被质押,随后,由于法律纠纷,毛伟控制的辉熠贸易及河南寓泰的股权被司法扣划。2024年2月,寓泰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辉熠贸易合计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比例由3.36%减少至0.65%,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鸿博股份表示,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在鸿博股份大涨过程中,毛伟利用司法扣划的方式完成了减持,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毛伟是不是边借钱边用股权抵债来避开减持限制。

如今,鸿博股份已经变更为无实人了,一季度依旧亏损2500万,今年股价已经下跌58%,留下的17万股民还要在风中凌乱多久。

超50家A股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低于20%

在A股,实控人在上市后不断减持让出控股权,甚至清仓不玩的有不少。据统计,目前A股有330多家上市公司没有实控人有超5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份比例低于20%。

在当前治理和股权架构下,第一大股东没有足够的股权,是无法保证有利于公司的决策未来可以顺利执行,公司未来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不过在A股上市造富背后,有部分质量不好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在上市后想着法子减持套现走人,还有些预判到未来行业发展情况不理想也会不断减持。也许只有那些对自己公司有信心,想跟着公司一起成长获益的实控人才不舍得减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计发现,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低的前10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是百亿市值以上的,今年它们股价全部下跌,平均跌了40%。它们每一家没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比如ST爱康,2011年公司上市以来通过IPO、定增等方式累计募资超55亿元,分红仅2.6亿元。公司实控人及关联方却不断减持,累计套现超过20亿元,持股已从期初43.63%降至目前6.4%,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误导投资者,股价31个跌停退市,28万股民被“闷杀”。虽然证监会决定ST爱康对及实际控制人邹承慧立案,但28万股民得损失何时能挽回,又能挽回多少呢?

一朝上市荣华享受不尽,A股创立30多年不知造富了多少人。每一个老被减持套现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小散户成了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