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7岁中专少女一战封神的数学竞赛中,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曾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宣传片),记录了姜萍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

毫无疑问,在这个流媒体影响大过文字的年代,阿里的官方背书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眼球,为姜萍的成圣仪式点燃了第一团神火。

于是,姜萍火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也获得了全所未有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时候,做得越多,露出来的马脚也越多。

正是由于达摩院的采访视频,暴露出姜萍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很多常识性错误,从而引发广大网友的持续深入调查。

面对一再的舆论发酵,一开始,阿里达摩院是力挺姜萍的。

例如在方舟子在外网发布质疑时,阿里巴巴达摩院数学竞赛组委员负责人印卧涛亲自对线,认为板书习惯无伤大雅,认为姜萍“板书错误”与“精通LaTeX”并不矛盾。并解释道:

LaTeX繁琐但不难学,我带过的中学生就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面对众多科研大佬实名质疑,以及39名参赛选手联名要求“公开初赛答卷”的要求,阿里选择了沉默。

沉默如今晚的康桥。

更加令人迷惑的是,在决赛结束后,阿里达摩院官方账号竟然修改了关于姜萍的爆款视频的封面及内容。

首先是视频封面的标题,从《中专少女数学天才》改成了《十七岁中专少女的出格人生》,试图调低刺激网友神经的阈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对视频内容进行了另外三处修改。

第一次修改是2分43秒处,将姜萍接受采访时“谢惠民的数学方面”的表述变为了“谢惠民的数学分析”。 第二次修改是1分23秒处,对deceive 单词页面进行打码模糊化处理,原视频英汉小词典上面的单词没有打码。 第三次修改是对原视频中,姜萍说自己是低头一直做题(注:这一表述与她在比赛中使用工具答题逻辑冲突)。这部分口述内容全部被剪掉了。

做过自媒体的人都知道,通常而言,平台对于文章/视频的修改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修改的内容、次数存在限制。而且该视频发布平台有一个强势的规定:

视频封面可以变更,但视频内容不允许修改,Up主只能删除重发。

然鹅,阿里达摩院果然是技术大拿,它竟然可以修改原视频,而不是删掉后重新上传。

只是不知道,达摩院偷偷修改原视频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坦诚地承认疏漏是守住诚信的底线。阿里达摩院的底线,是如此灵活的吗?

也许阿里达摩院的动机很单纯,只是为了通过修改原有的表述,缓和姜萍与质疑者的关系,逐渐减少潜在冲突。

也许达摩院的动机稍微有点点复杂,是为了不给质疑者提供现成的靶子,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结果预留一条退路。

一言以蔽之: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执行中犯了错。

但是,达摩院的大聪明难道就没有想过,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反而引发了吃瓜群众的无穷想象,进一步损害了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组织者的公信力

更何况,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它有记忆——阿里能够修改官方的视频,但整个互联网上有无数个转发的原视频,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说白了,原本姜萍事件即使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它也无伤大雅,无非是个别人试图利用竞赛达到个人目的,而征用了一位中专女生的账号罢了。

甚至于在此过程中,抖音与小红薯的众多妖魔鬼怪还可以带带货,为GDP增长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

——相比起蠢货的自我感动,挣他们的钱更重要。毕竟韭菜割又复生,你不割有的是人割。

但是,当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组织者放弃了裁判员的身份,不惜亲身下场踢球,且偷偷地使出“大记忆修复术”等禁忌魔法时,事情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也许可怜的阿里,一开始以为捞了条“中专生华丽逆袭”的大鱼,为了流量急吼吼地上宣传;结果采访播出后觉得不对,于是试图遮掩;最后发现纸包不住火,吓得牛子都软了…

于是他们慌不择路地与姜萍切割,莫让血溅到自己身上,为此不惜留下一个类似于“指鼠为鸭”的传说,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反复吟唱。

何况,这对于可怜的17岁女生姜萍还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止不住地悲伤。

不由得想起了《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绘了55个想象中的城市,唯独没有提及他的故乡威尼斯。马可·波罗说:

记忆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下来就会消失,也许我不愿意讲述威尼斯,就是害怕失去它。然而,在讲述别的城市的时候,我已经正点点滴滴地失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