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马斯克似乎很关心星辰大海,代表了人类面向宇宙的未来;但是实际上,真正观测宇宙的天文学家,都很讨厌马斯克

Starlink正在摧毁各个波段的天文观测。星链卫星反射太阳光,在夜空中造成肉眼可见的一长串轨迹。按照计划,星链将形成一张大网,完全笼罩夜空,锁住人类窥探宇宙的窗口。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意味着永远失去仰望自然星空的机会——仅SpaceX计划发射的小卫星就有超过四万颗,十倍于夜空中四千颗肉眼可见的星星。

可见光的观测已经证实,星链对天文图像的污染是无法恢复的。马斯克曾经允诺,在星链卫星上涂抹哑光漆,降低反光,但这被证实几乎没有效果。星链会在天文照片上留下刷子刷过一样的轨迹,变相瘫痪地球上的大型光学、近红外望远镜。为了公司营收,他们也不会积极投资光污染问题:这些小卫星都是廉价品,预期寿命其实只有5年,随后就会变成占据太空轨道几世纪的太空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射电波段,星链泄露的射电信号更是致命性的——射电干扰使得地面上的射电望远镜也难以使用了。我和一位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聊过这个话题,她表示现在他们正在向国际射电委员会投诉,但困难重重。首先,这种国际机构没有针对私人公司的强制力,其次,即便这些公司允诺降低污染,他们也总是说一套做一套,而卫星一旦发射了就无可挽回。天文学家只能努力和这些公司沟通,合作补救——她的口吻让我想到黑道电影中被迫与毒枭合作的好人。

有人说,有了SpaceX带来的更强大的太空运力,我们把望远镜都发射到太空里不就避免问题了?有一位做理论的物理学家曾持此观点,我们讨论后,他转向了反面。首先,小卫星挤占低地轨道,实际使火箭发射的碰撞风险更大了。这种碰撞造成的问题,在现有国际法律框架下很难解决——我曾指导过2020年的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案例正是卫星集群与大型卫星碰撞,几乎无法归责和执行。

其次,望远镜无法简单地发射到太空里。1990年代,我们才有了两米级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而地面的两米级望远镜,1910年代就已经成熟,二者相差了八十年。现在的天文发现肯定不能再等待几十年了。何况,光学望远镜已经是最易升空的类型之一。例如在地面射电望远镜发明近一百年后,我们还没有媲美地面的空间射电望远镜,发射这种几千吨重的望远镜是不现实的。再最后,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只占成本的小头,哪怕发射免费,也省不了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这件事是“星链代表的技术进步正在淘汰传统天文学”。恰恰相反,星链几乎是卫星最简单的形态,缺乏技术含量。地基望远镜则是人类技术突破的集大成(天文探测要求高,远远超过商用甚至军用水平),对应的天体物理实测更有可能引发新的科学革命。所以在我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是“低技术水平的粗糙牟利产业正在驱逐真正有创新价值的科技研发”。

总之,星链为代表的低轨卫星群,已经成了威胁天文和人类仰望星空权利迫在眉睫的威胁。说到底,探索宇宙只是公司老板满足私欲的所打出的虚假旗号。可惜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进行约束,我们似乎只能束手待毙。

(之所以想到这个,是看到今年的国际天文大会上,有一个分论坛是讨论“保护暗静夜空免收卫星集群干扰”;英国天文学年会也有一个分论坛是“大型卫星集群对天文学的影响:五年以来”。两个论坛简介的论调都颇为悲观)

转自豆瓣作者@方和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