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很多人都发现在县城中生活越来越举步维艰,几乎都没有什么合适的工作。

所以县城里的年轻人被逼着往大城市跑,纵观大多数县城,除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就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岗位供人选择了。

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愿意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的,如果所在的县城能容纳自己的就业和生活,那年轻人肯定愿意在家里安安逸逸的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惜的是,在县城里并没有这样的好事,在城市化发展的模式下,许多县城也都和城市一样,看起来非常繁荣。

但其中的就业和一系列的基本民生设施,却远远跟不上高楼大厦兴建的速度。

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空虚的城市化,而且现在房价逐年提升,县城里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与大城市接轨。

盖好住宅小区后,先是在周边盖一个学校,然后再盖一条商业街,这就成了小区最大的卖点。大多数买房子的人掏空一辈子的积蓄,就这样成为了房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县城里的工资普遍才两三千元而已,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人们供不上房贷,只能离开刚买的新房到外面去打工。等房贷还完了才有机会住上新买的房子,这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县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人才流失太过于严重。可以看看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只有人才越集中的地方,发展的就越迅速。

但县城却没有这样的本事来留住毕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不了好的工作环境,又要大学生回家乡来,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县城里唯一值得羡慕的工作,就是各个局,各个处的公务员了。这些人虽然工资也不高,但却是实打实的铁饭碗。公务员三个字,更是亲戚朋友眼里闪着光的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里的年轻人如果要想在当地过安逸的日子,那就得去考公务员。

除了这个岗位之外,其他的好工作几乎上是没有的。但一些年轻人并不想往这条道路上发展,所以这就造成了矛盾,在三思之下,他们不得不拿起行李箱往大城市去。

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县城里具备着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或者人口资源更优,但县城的格局,让这两种优势,无法向经济价值转化。

每一个县城都有其发展的特色,或是一个行业,或是两个行业,也就是说,全县城的经济GDP大半靠这些行业维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大城市却不一样,有的大城市支柱行业甚至达到了上百个之多,这与县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轻人毕业后都想找一份既能够让自己学到东西,又能够看到前景的工作,但在县城里,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不够零花钱。

有网友调侃道,在县城里工作,每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大学时候的生活费多!

其实在县城里也是有好的企业的,但越是县城里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就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大城市对于入职人员要求本科学历,但县城可能就是要求研究生。因此,研究生以下的年轻人就这样对好的企业拒之门外。

更离谱的是,现在的很多公司还要求年轻人有工作经验,这是非常难以让人理解的。有网友表示,才毕业的大学生要哪里有工作经验呢?

考公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非常激烈,因为不少的年轻人都想通过考公来走上一条别样的发展道路,或是直接过上安逸且福利待遇优厚的生活。

虽然县城公务员刚起步时工资也不高,但各项待遇是私企望而止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公务员这一个好行业,能被称为县城里最好的工作,这样的情景已经大大限制了县城经济的发展。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婚姻模式下,在城市有房子已经成了一个硬性指标,所以县城周边的农民都会选择掏空积蓄在县城里买一套房子。

这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铁的定律,无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咬紧牙关在县城里买一套,只有这样才能在村里挺直腰杆做人。

在县城里购房,也促进了县城的经济发展,可有一部分人压根就不想在县城里买房,认为住在发展不好的县城里,跟住在农村没什么区别,这就导致了县城里一些盖好的高楼大厦没人人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县城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因为每个县无论面积大小,都有各种各样的局。

因此,公务员经济的形成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想要走出困境,那就必须使政府与企业和全社会通力合作,实现县城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