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是我军开国大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他是黄埔军校学生的佼佼者,人称"黄埔三杰",救过蒋介石的命,但是拒绝拉拢,一心跟党走。

可是陈赓还有一段往事鲜为人知:他还是中共隐蔽战线的奠基人,曾经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座上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1927年4月,蒋氏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事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镇压。

1927年9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勾结开始大肆迫害共产党人,武汉的中共中央机关被迫迁回上海。

神州大地被白色恐怖笼罩,很多人背叛革命,出卖同志,各地党组织蒙受重大损失。

周恩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痛定思痛,深感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1927年,在周恩来的建议下,中共最早的情报组织——中央特科应运而生。

中央特科的负责人是周恩来,其主要职责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为党中央收集情报。

2、 掌握叛徒动向,及时除掉叛徒,以免给党造成损失。

3、 营救被敌人抓捕的同志,在敌人内部建立秘密组织。

那么,作为驰骋沙场的战将,陈赓将军是如何到达上海,成为中共特科骨干的?

(二)

陈赓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毕业后当过孙中山先生侍卫,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参谋,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在同年8月1日,参加了朱德、周恩来等人发动的南昌起义,在8月下旬的会昌战斗中腿部负伤,被送往上海秘密治疗。

周恩来跟陈赓早就相识,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第一次见到陈赓的时候,是1923年。

当时陈赓正在兴致勃勃地在军校同学面前表演胖子吃面条,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周恩来笑得前仰后合,周恩来对陈赓的聪明机智印象深刻。

1925年,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身亡。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陈赓协助周恩来开展调查工作,从排查现场、到搜捕凶手,陈赓的工作有条不紊,让周恩来赞不绝口。

南昌起义时,陈赓作战勇敢,对党忠心耿耿,周恩来也印象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有忠心,又有智慧,还非常机敏,具备了地下工作者的条件,于是正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就成为周恩来的重要助手,担任了中央特科首任情报科长。

这一年,周恩来30岁,化名伍豪;陈赓才25岁,化名王庸。

(三)

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既然从事情报工作,就不能像在部队那样一本正经,就要抹黑自己,要融入上海社会中去,跟三教九流打成一片。

于是陈赓的装束经常改变,有时候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地痞,头发梳得油光发亮,满脸络腮胡子,歪戴着帽子,嘴叼着香烟。

有时出去则是富家子弟的行头,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他经常出入酒吧、赌场和租界,不是跟警察、特务在一起猜拳行令,就是跟巡捕、包探称兄道弟,跟他们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

法租界的头面人物,上海政要,特务机关头子,都跟他成为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长,陈赓甚至成为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座上客,成为他的"莫逆之交",杜府上下,对陈赓毕恭毕敬,都称呼他"王先生"。

正因为如此,关键时刻陈赓总能及时出手,力挽狂澜,中共机关即将遭到破坏,中共高级领导人处面临险境的时候,总是能提前得到情报,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能化险为夷。

哪怕万一有人被捕了,陈赓也能利用他在上海的各种关系,想方设法进行营救。

1928年初的一天,中共正在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家戏院举行秘密会议,突然被国民党特务和巡捕包围,原来是出了叛徒。与会人员虽然走出会议室,但是被堵在剧院中,跟看戏的观众在一起不能出去,特务们一个一个盘查,情况万分危急。

陈赓当时正在执行保卫工作,他见状不慌不忙,急中生智,立即跟巡捕警探们打招呼。

只见他走上来,非常镇定地对特务、巡捕们说:"你们到剧院有何贵干?"

一个特务在他耳边悄悄地说:"王先生,我们把共产党堵里面了,您就等着瞧好吧。"

陈赓当即就摩拳擦掌说:"那感情好,弟兄们,算我一个,我一听抓人就手痒痒,给我一个出口,咱能独当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枪法好,武功高强,特务们见识过他的本领,所以顺水推舟说"好啊!"有个特务在他耳边说:"王先生,小心点,别放跑了共产党。"

陈赓一拍胸脯说:"放心吧,有我在,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国民党特务和巡警们看到有人把守出口,就放下心来,一窝蜂似的冲进戏院里,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却一个个从陈赓把守的出口鱼贯而出,消失在茫茫人海。

陈赓依靠自己建立的人脉,获取了大量情报,很大程度保证了中央机关的安全,有力保障了地下工作的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知道,只靠这些是不行的,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筐里面,要从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信息,才能更好保护我党人员。

有时候情报的时效性很强,如果获取情报慢了一步,就会给党组织带来灭顶之灾。

要想党中央要在上海站稳脚跟,必须建立可靠、高效而严密的情报网,及时获取敌人的核心机密,做到知己知彼、以不变应万变,牢牢掌握主动权。

(四)

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做情报的最高境界就是敌中有我,像孙悟空一样,钻到敌人肚子里,对敌情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我党机关的绝对安全。

为此,周恩来、陈赓经过自己研究,决定今后情报工作的重点是"打进去、拉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进去",就是我情报人员取得敌人的信任,打入敌人要害机关,利用便利获取核心机密;"拉出来",就是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以及租界巡捕房里,对有正义感的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加入到我军阵营,为我服务。

1929年,中央特科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奉命打入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他们后来直接接收陈赓同志的指挥,人称"龙潭三杰",像三把尖刀,插进敌人心脏,为保卫上海党组织作出重大贡献。

(五)

1930年冬,我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关向应在租界内不幸被捕,由于事发突然,他住处的一大箱文件没有来得及被销毁,被敌人查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想营救关向应,需要先把文件弄出来,这样的话,关向应就无法被定罪,党的机密也不会暴露。因为关向应是在租界北部的,洋探长兰普逊不懂中文,也没有来得及请翻译。

陈赓同志听说后,就急忙找到内线杨登瀛商量,让杨找到洋人探长兰普逊,毛遂自荐说愿意帮助他对这些文件进行筛选。

洋探长见杨登瀛乐于助人,当然求之不得,表示万分感谢,还说不能白帮忙,事毕之后请他吃饭。

因为文件太多,杨登瀛对洋探长说,我一个人不行,要请人帮忙。

于是,陈赓手下的特科成员刘鼎也到了探长那里,帮忙"鉴别"文件。

刘鼎来到存放文件的房间,把党内的机密文件全部筛选出来,藏在身上偷偷带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