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倒查税?审计署的一份报告,又让一些人充满了担忧。

6月25日,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 2023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因征管不够严格和制度漏洞造成税款流失,2023年应征未征税款达到449.42亿元,还有海关单位少征税款58.9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450亿的税款,都是谁欠缴的呢?报告里也说了,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增值税等,也就是不只是企业欠税,连个人也有。

审计署建议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所以,企业和个人都逃不过,追缴欠税是必然的。

不过,这份报告也不用过度解读,每年都有,属于例行工作,2022年也追缴了税费246.2亿元。

但是呢,今年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确实比往年勤快多了,不但审计出近几年有企业欠税,连30年的都有。湖北枝江酒业被追缴从1994年到2009年的8500万元消费税,当地给出的解释是审计部门发现其存在历史欠税,税务部门据此执行催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是枝江酒业,广东佛山一家酒店已经注销了,被追缴27年前欠税近93万元。其他地方还有不少追缴20年,10年欠税的。

这些企业真欠税,竟敢蒙蔽税务审计部门二三十年,幸好今年他们开了“天眼”,终于发现了你们的欠税行为。

对于这些倒查税的动作,湖北税务部门解释说不存在倒查30年,税务老大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否认三连。税务老大还说近期有关查税补税,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总之,我可以有查税二三十年的动作,但你不能误解我说倒查税20年,30年,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

税务部门说的好,加强税收监管是他们的法定职责,重点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

打击偷逃抗骗税这些违法行为,相信所有人都是支持的。一方面导致国家极大的税收损失,另一方面对其他守法缴税的企业不公平。

不过,这次查税事件,大家之所以反应这么大,我觉得主要有三点疑惑:

第一个,《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有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管是税务机构的责任,还是纳税人的责任,最长追缴期限是五年。而如果是偷税、抗税、骗税的,就没有期限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枝江酒业被查税,说是有历史欠税,可没说有偷逃抗骗税,那都过了5年的最长追缴期限,为什么还可以追缴30年?

第二个,为什么今年追缴欠税的都是民企?难道国企,外企都没有欠税的行为?还是说只查了民企。

第三个,为什么偏偏今年稽查力度加大了,那些欠税二三十年的,之前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这让很多人产生了担忧,是不是因为财政承压了,所以开始倒查税了。

在审计署这个报告中,我还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说有的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多征收或提前征收542.9亿元,有的税务部门任务完成了,就延压税费入库947.9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收税没问题,到时候退给你就完事。但是少收税,那就不好说了,不但要补上,还可能要收滞纳金。前几天,科兴制药发布公告,说被济南税务局查税了,需要补缴2021年企业所得税1548.77万元,还要缴纳滞纳金582.34万元,合计缴纳2131.11万元。这滞纳金真不少,占了欠税的三分之一了。

所以,从这一刻起,千万别再少缴税了,该缴纳的都及时缴纳,拖欠那就摊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