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一种观点认为,大概在7、8年前,上海搞了一轮腾笼换鸟政策。临街私搭乱建的店铺拆了,大规模清理群租房,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清理了一大堆,导致外地过来从事低端工作人员的成本急剧上升。

 上海临港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港新城

为配合新一轮的国家环保政策,上海搬迁出去了大量的高耗能企业,劳动密集型人员越来越少。16年、21年,两波房价上涨以后,年轻学生也留不下来了。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包括临港在内的五大新城留住人.......

对此观点基本让认同,廉价劳动力人口流失和年轻人流失原因是一样的,房价过高,所以要搞五大新城,控制房价,维持合理,对年轻人友好,让年轻人相对容易落户。

房价过高有多重因素,其中一部分(很大很重要)是中央对全国的平衡。把上海房价拉起来,提高成本,降低吸引力。同时上海等东部地区的巨额转移支付,降低西部新一线城市的建设成本,提高新一线城市(特别是西部)的吸引力。

只要看2017年制定的上海2035规划就知道了,2035年上海计划人口2500万。也就是从文件规划上,限制上海发展18年。这个规划和限定让现在的上海有点尴尬,主要是全国经济形势相较2017年已大不相同,不能废除的情况下,只能淡化处理。

 上海临港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港新城

临港及更广义的五大新城,本质还是降低房价和成本,吸引年轻人,主要是土地便宜,特别是临港还能长江泥沙冲击,永远卖不完的地,非常有利!

真正操盘的是央地公平与效率的决策,不能让上海优势太大,建国以来就是这样:或者放放血(150万人,支边支内,几千家企业事业单位支援全国等),或者压一压(2017规划限制2500万)。经济不行了,就给上海松一点(93年分税制改革,上缴压力降低),往前冲一冲。

2035年上海计划人口2500万引争议:给五大新城引人套了个紧箍咒?相信随着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经济上上海受到的限制会放松,因为这里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比较高的,临港,五大新城,长三角一体化都是这部分的规划体现。

 上海临港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港新城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