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对岸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西北纵深侦察,其飞行高度能达到2万多米。当时解放军的高射炮和歼击机都达不到这个高度,为数不多的萨姆-2型地空导弹又都用于保卫首都安全,且比较笨重不便于机动。

为粉碎敌人威胁,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请示中央从首都附近抽调部分力量,并克服诸多困难将导弹埋伏在敌机侦察路线上。于1962年9月9日首次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

不过敌人的侦察活动并未停止。在1963年3至9月这段时间,敌机曾3次抵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设伏区域,但总能及时改变航向,逃脱打击。事后部队分析,敌人通过电子侦察摸清了我军工作频率,并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在我军打开制导雷达天线20秒后便掉头离去。

针对新敌情,中央指示要通过技术手段击落敌机,为此相关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开始研究新的作战方案。第一套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不给敌人反应时间:一是在敌机离设伏区足够近才开制导雷达;二是大幅度压缩导弹发射时间。

用这套方案,解放军于1963年10月29日和1964年7月7日又击落了2架U-2飞机。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敌机又开始猖狂地到西北地区侦察,而且11月26日我军发射的3枚导弹竟然没有命中目标。

技术部门再次总结教训,推测敌人加装了新的电子干扰系统,释放虚假信号欺骗了雷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技术专家又研制了新的防欺骗系统。随后,我地空导弹部队又先后两次击落U-2飞机。从此之后,U-2飞机再也不敢到大陆来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导这次“以技术手段击落敌机”的人正是开国中将、时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黄埔6期学生、国军中尉报务员。

一位国军下层军官为何会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他到底为革命事业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不止捉了张辉瓒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父亲做过几年小吏也教过私塾,受父亲影响,王诤从小便得到较好的教育,并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后来王诤转到无锡陆区念中学, 每天都有轮船从城里回来将报纸送给镇里的几家店铺。为了解时事,王诤跟船家商量好由他免费把报纸送到订户手中,他正好借送报纸的机会能阅读一遍报纸上的新闻。

王诤的消息非常灵通,对三民主义、黄埔军校、打倒列强这些进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渐渐明白了当时的中国外受列强欺凌、内遭军阀祸害,唯有进行新的革命才能拯救国家。

王诤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国民党军事技术学校,开始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几个月后,该校并入中央军校,属于黄埔第6期。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老蒋正调集重兵对工农红军进行“围剿”。

前线需要通信技术人才,王诤于1929年2月提前离校,被分配到国军第6师,后来又被调往第18师担报务员,并从少尉军衔晋升到中尉。

毛主席曾填过一首词,上阙是:“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词中的张辉瓒正是国军第18师中将师长。那是1930年12月,老蒋亲自前往南昌,调集10余万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大“围剿”。张辉瓒担任右纵前线总指挥,率第18师、50师作为此次“围剿”的主力进攻苏区。

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策略,领着敌军在苏区绕圈子,张辉瓒为抢头功孤军深入龙冈地区,进入了红军的埋伏圈。

12月30日,张辉瓒先头部队与黄公略率领的红3军第7师遭遇,龙冈战斗打响。随即红军对该敌进行合围,切断了其撤退和增援通道。张辉瓒发现情况不妙后,企图突围逃跑,但红军很快就追上其师部。

此战红军全歼了敌军第18师,还生俘了师长张辉瓒。更让朱德和毛泽东惊喜的是,缴获了一部无线电台并俘虏了电台台长李三毛及几名报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这些报务员非常害怕,连名字都不敢说。朱德、毛泽东派红一方面军参谋处处长郭化若挨个与他们谈话,宣传党的政策,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为红军服务。

当然,红军也开出了极为优厚的待遇。按照军衔发放技术津贴,中尉每人每月可得50银元,还可以享受骑马待遇。这个待遇虽然比不上国军,但要知道普通红军战士每天生活费只有3个铜板。

郭化若最后又补充说:“不愿意留下的,我们也会按照红军俘虏政策发放路条让其回家。”几个报务员被红军的诚意打动,郭化若刚说完,王诤便首先举手表态愿意留下。最终除台长李三毛外,都愿意参加红军。

就在王诤等人加入红军4天后,毛泽东、朱德在小布的一个礼堂里亲自接见了这些报务员。毛泽东讲了红军队伍与白军的本质区别,勉励他们为工农大众服务,并表示:“将来革命胜利了,全国的电台都要归你们管。”朱德则表示:“白军有的,我们将来也会有,没有的,白军会送来。”

王诤等人那时虽然未必能完全理解两位领袖的讲话,但他们被红军领导人平易近人、求贤若渴的作风所感动,一致表示要全力做好工作。

红军为何会给几个报务员如此高的待遇呢?因为当时红军没有无线电台,更没有懂无线电的技术人员。由于联络不畅,已经影响到作战指挥。就在几个月前,红一、三军团围攻长沙,由于联络不畅,错失了最佳战机,最终未能攻克。

当时红军在攻打浏阳文家市时也曾缴获过敌军电台,但红军战士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出于好奇进行了拆解破坏。随后,中央一再下令要注意收集敌军无线电台不准破坏。

但龙冈战役中缴获的那部电台的发报机还是被破坏了,王诤查看后发现仅剩收报机,表示只能暂时用于收听国内外的新闻报道。王诤等报务员将其中重要的报道摘抄保送给领导人参阅,郭化若给资料取了个名字叫“参考消息”,这也就是《参考消息》的前身。

幸运的是,就在朱、毛接见王诤等人不久,前线传来好消息,红军在东韶战斗中缴获一部15瓦电台。这部电台得以完整保存,从此红军便有了一部半电台。红军便以此成立无线电通信队,由王诤担任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促成我军首次无线电通信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王诤发现,红军队伍官兵平等,战士们生活艰苦朴素,斗志昂扬,有着共同的信仰。这与白军中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现象让王诤其思想进一步转变,主动写信给中央,要求取消津贴。

1931年4月,老蒋不甘失败又调集20万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此次红军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策略,由于敌军不知道红军有了无线电台,竟然使用明码联络。

5月12日,王诤监听到敌军28师师部电台与吉安留守处正在联络。师部电台称:“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吉安电台询问:“要到哪里去?”师部电台回答:“东固。”

东固当时正是红军总部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判断敌军将要袭击东固,并通过监听到的情报弄清楚了其番号和兵力,决定在东固伏击敌军,连夜调兵占领了东固有利地形。

次日凌晨,敌军果然进至东固。红军突然发起袭击将其打得措手不及,此战全歼敌军28师以及47师一个旅的大部。随后,红军越战越勇,又取得了5战全胜的战绩,老蒋的第二次“围剿”也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