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突然“塌房”,引来一众网络博主和“吃瓜人”的狂欢,更有些人揪住她不放,似乎不把她批倒批臭“批出圈”,誓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雪琴“塌房”的缘由,不是娱乐圈常见的“出轨”“漏税”以及“口无遮拦”,而是许多年前,为了高考加分而伪造了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说是“假证”,倒也不确切,因为这证书是学校统一办的,为的是利用高考招生政策,通过“造假”取得体育特长生招分(10分),确保“尖子生”或者有关系的学生进入名校——证书是真的,水平是假的。

这事当年央视新闻报道过,网上现在仍有转载,辽宁本溪高中存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而且巡考还为作弊作掩护。当然,这也不是本溪高中一个学校这么做,只不过它不幸撞在“枪口”上,而李雪琴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的孩子还未成年,哪有多少自主能力?证书造假这事,要怪也只能怪学校和家长,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雪琴还是受害者,因为她压根就用不着使用假证的加分,就考上了北大。

有人希望李雪琴亲口承认这件事,显然不怀好意,因为这事用不着亲口承认,百分百是真的,谁要是用500万来打赌是假的,那就是送钱。

但是这话要是从李雪琴口中说出来,那就是公开打母校、老师还有当地教育、体育等部门的脸,谁蠢谁中招。

但是不怀好意的人,就是想让李雪琴中招,然后众叛亲离、黯然退圈。而很多“眼中揉不得沙子”的吃瓜群众,不知不觉中成为阴谋的推动者。

联想起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误解政策”导致60多位“同等学力”博士生无法毕业,几乎全网都在骂这所学校,但我个人却为此叫好,因为“同等学力”博士生,本就是钻政策空子、花钱上的,水份很大,教育部及时介入勒令整改,真是大快人心。

据说有的学生因此要赔偿原单位近百万元,看似挺可怜,实则不冤枉,广大为那些“水博士”感冤叫屈的人,拿着3000的工资,就不要去替有钱人操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李雪琴证书造假这事上来。

这件事也不是没有积极意义,因为高考招生的很多加分政策,本就人为地制造了许多权力寻租空间,制造了诸多不平等,个人觉得除了烈士子女加分,其余什么民族、侨胞、贫困生、竞赛获奖、荣誉称号等等加分政策都应该取消。

那么,“加分政策”到底会带来哪些不公平呢?

一是资源分配不均。比如竞赛获奖、取得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基本被掌握资源的少数学校“控制”,对某些欠发达地区和学生来说,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二是“造假”空间太大。荣誉、身份、成绩……哪一项拿出来没有造假空间?更可气的是,造假还要看你有没有资格,没钱没路子,想造假都没机会!我甚至怀疑,如果有操作空间,连烈士子女身份都有人敢造假。

三是影响学术能力。很多加分偏重于体育、艺术等非学术领域的表现,而10分、20分的差距,足以影响好几万的排名,显然对普通考生来说很不公平,这样的考生录取多了,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术能力的提高。

归根到底,这些不公平都来自于“人为”,来自于评判标准的主观性、信息公开的不透明,以及暗箱操作的太猖獗。这是系统性的问题,如何优化整改,触及到许多潜在的利益团体和既得利益者,不是某一个学校、家长和考生的问题。李雪琴自然也不用背这个锅。

正值高考招生的关键时期,这次借助李雪琴的流量,推动大众对早已饱受诟病的各种高考招生加分政策加以讨论,倒也不失为一个方向,只可惜很少有人这么思考,人们似乎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