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俄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最近ICC向俄罗斯发通缉令引发热议。但美国支持这一举动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快来看看揭秘的背后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俄之间的“特殊一战”

美俄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愈发尖锐,不仅仅体现在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等地缘事件上,还在国际法律层面有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国际刑事法院(ICC)近日宣布向俄罗斯发出了“通缉令”,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规的举动,因为ICC的管辖权不延伸至俄罗斯等国,所以这个通缉令在这些国家等同于空谈,对被通缉人并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那么美国为何还要支持这个决定呢?实际上,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一直在暗自较量,这次的“通缉令”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棋子罢了。

美国支持ICC发出通缉令,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想进一步围堵俄罗斯。

因为ICC发出的通缉令只能限制被通缉人在签署国的出国范围,对于他们本国境内以及和非签署国的往来并不会产生实质意义。

所以美国此举并非是真正关心“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而是出于对俄罗斯的不满。

美国和西方国家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制造战乱、干涉他国内政的罪魁祸首,而是总是要把这些罪名扣到别人头上。

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那样,“美国和欧洲站在一起,共同维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好像是美欧先天不让,俄罗斯非要去侵略一样。

而实际上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和西方就扮演着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通过ICC制裁俄罗斯

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当局就因为不愿意加入欧盟而被推翻,之后新成立的当局更是大肆打压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亲俄力量。

俄罗斯看不下去了,于是向克里米亚发动军事行动,并公开支持了乌克兰东部分离势力。

虽然此举严重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俄罗斯方面却一直否认自己有军事干预,并声称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亲俄民众的维护。

这让西方难以找到证据对其进行制裁,于是西方就通过其他方式对其进行制裁。

2014年5月2日,哈尔科夫市中心一处街头突然传来爆炸声,一辆公交车在爆炸中被炸得面目全非,车厢四周还散落着碎片和血迹。

哈尔科夫爆炸案虽然没有给乌克兰当局带来什么好处,但美国还是拿它当作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就通过哈尔科夫爆炸案指控俄罗斯支持的东部分离势力,在2015年美国就通过其特别指派驻乌克兰大使Geoffrey Pyatt,以及驻华盛顿大使John Tefft签字发布报告称哈尔科夫爆炸案是由俄罗斯支持者发动的。

这份报告就成为后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定海神针”,西方就通过这份报告将其用来进行对俄经济、外交制裁。

可见,哈尔科夫爆炸案虽然没有直接给乌克兰带来好处,但作为导火索引发乌克兰危机则功不可没。

美国通过支持ICC给俄罗斯发通缉令也许只是想通过此举削弱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谈判筹码,但可能反而会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缉令可能会激化乌局势

如今随着通缉令的发出,乌克兰问题也再度被摆上了台面。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乌克兰局势也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因为通缉令等原因再度恶化也说不定。

乌局势再度恶化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一直都扮演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角色。

虽然拜登当局执政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拜登上台前作为副总统参与过奥巴马当局对抗俄总统时期的工作,并曾公开表示“俄总统毒手”,所以此次事件发生也让人感到毫不意外。

据报道,在乌局势恶化前,拜登就曾密令相关部门“准备好应对”乌情况,并多次表示“如果俄罗斯再度侵略乌克兰,后果将十分严重”。

甚至连欧盟也开始发声称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支持,所以此次局势恶化中肯定少不了美欧的推波助澜。

如今乌局势再度恶化,真正受害的肯定还是那些无辜百姓,而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美欧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损失。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万名平民在冲突中丧生,并且每天都有新的平民被迫离开家园逃难。

可见,在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局势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并给更多百姓带来灾难。

虽然此次局势也很可能只是为了转移西方舆论对乌问题关注度低下下挑起来的局势火药桶,但真正受害的依然还是那些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