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在天津街长大,我的母校是民生小学,少年时代的玩耍都是在天津街和上海路一带,同学也都住在那里。所以对天津街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我中学毕业以后搬走了,但是我的二叔还在天津街住,父亲和我二叔都是40年代闯关东,从山东那边过来,父辈一开始都住在附近农村那一带,最后看中了繁华的天津街,在这边找了房子安居下来了。这张图片是我二叔在天津街住的房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我记事开始,从东面数有个修竹商店,再往上面有一个和平浴池,再走100米左右,有个人民浴池,这两个澡堂子洗澡人太多了,每次都是排队,那时根本就没有淋浴,一个大池子里头说像下饺子一样,一点不过分,洗澡的时候都早一点去,等他一开门的时候往里冲,脱衣服的速度要快,进去以后抢个脸盆,速度慢了,脸盆没了,你就得等别人用完以后你再用。

在人民浴池旁边,有一个王麻子锅贴,在天津街是比较有名的,在他斜对面有一个知味斋混吞,顺道往上走,有一个苏杨饭店,我可忘不了大厨做的宫保鸡丁,这个味道没有人能够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街派出所在十字路口道边上,它对面是大连有名的妇女儿童商店,这座楼当时也是大连最高的楼七层,文化大革命时楼顶有一次着火了,以后进行了修缮,又加盖了一层。

走50米左右,是大连糕点商店,在天津街也是很有名的,里面的桃酥饼干,非常好吃,我们都叫他高级点心,这里面卖的东西有档次,糕点可以包装,他的门面在当时的商店中可算是豪华的,大玻璃门很有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糕点二楼是卖早点的,有一次我妈买的碗糕,就是现在的大米糕,做的形状是椭圆形白白的,艾玛太好吃了,也是我第一次吃到大米糕,记忆犹新。

这是南楼,他和北楼的百货公司是一家的,以后天津街改造两楼之间做了一个大长廊,连接了在一起,逛完北楼,你可以直接到南楼,方便了顾客。

往上走在十字道口,有大连著名的新华书店,也是有文化人经常聚集的地方,我们同学也经常到那里找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累了就坐在地上看。以后拆迁盖上大楼,头十年左右我看到被建行所用,现在干什么我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楼的对面有个卖吊炉饼的,也是大连的知名小吃,面积不算大,但我记得人也不少,父母有时候也买给我们尝尝,这家可能是大连最正宗的吊炉饼,人来人往的顾客也算是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往前走有一个红旗旅社,名字是文化大革命中改的,大楼面对天津街这条大道,文化大革命中被一派组织占为据点,高音大喇叭一天播放他们组织的捷报,有一年过年了,他们还放哀乐,原因是他们死了一个头头。

在这里插一段,在延安北路当时有个工业学校,我就记不清楚了,这个大喇叭是在工业学校楼上,还是在红旗旅社楼上,可能有的网友比我记得还清楚,情况确实是这样。有知道的给我更正一下。

红旗旅社往下走,有个红霓电影院,能看一场电影真的是奢侈,我同学看完一场电影,散场的时候不走,跑便所里藏起来,有清场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他就躲过去了,接着看第二场,被人抓到了,揪着衣服拎到门外。

友好广场那边有一个进步电影院,过道以后还有一个友好电影院,这都属于天津街繁华地带,也是大连街最有名的几个影院。

我二叔他们随着搬迁的人群离开了天津街,没有任何人违抗命令,只要政府一声令下,补偿多少算多少,人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天津街,周围到底有多少住户不清楚,从此以后天津街失去了人间烟火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开发商在天津街盖商铺,主要是在上海路和天津街的十字路口做了一个下沉广场,就是一个地下道挖个大坑,修好以后有人在里头卖一些古董,瓶瓶罐罐字画,还有一些珠宝等等。

以前天津街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真是人山人海,大姑娘,小媳妇出来逛街,天津街百货公司必须是一站,三尺柜台都挤满了人,各种小吃也是也是遍布天津街,人们你来我往真是热闹。

商铺盖好以后,开发商也不断的招商,由于周边住户寥寥无几,加之西安路一带的崛起,就是有人到天津街逛一逛,一看清汤寡水的天津街,在也不想来第二次。没有人来商铺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好多商铺坚持不了几天就关门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天津街属于谁来管理,为了增加人气,电视台也打广告,想了好多办法,但是都没有多好的效果。疫情之前还可以勉强维持一点,到夏季有旅游团把人送到天津街,有个小夜市,北面有个俄罗斯一条街,还有一点人气,这三年的疫情,天津街更加萧条,无论你怎样变更,都回不到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