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以科学发现为例,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 图据国新网

“回顾过去的3个月,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心系嫦娥,一路守望。”卞志刚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提供月背中继支持。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准时点火,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历经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四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11个阶段53天的挑战,嫦娥六号满载成果返回地球。

卞志刚介绍,这是一次探索之旅。月球背面的地质结构、物质组成以及宇宙早期环境充满神秘。此次嫦娥六号选择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部阿波罗撞击坑边缘,是月球上已知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科学家对从此处钻取和表取的月球样品开展研究,有望发现更多太阳系和月球演变等重大科学奥秘。

这是一次创新之旅。据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同时,月面展示国旗所用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移动相机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

这也是一次合作之旅。据悉,此次任务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4个科学载荷的合作,获取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卞志刚表示,他们鼓励国内外科学家,联合开展月球样品与数据的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

卞志刚表示,以科学发现为例,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月球的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还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10亿年。

据介绍,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按计划推进。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实习生 郑顺顺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