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加拿大央行如期降息25个基点至4.75%,并称预计进一步降息将是合理的。然而才过去了几周,加拿大央行就被刚刚公布的加拿大5月通胀数据狠狠打脸:加拿大5月CPI从4月的2.7%大幅反弹至2.9%

无独有偶,市场对同样在6月降息的欧洲央行的决策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整体、核心通胀同环比增速均持平初值。核心通胀同比今年首次出现反弹,环比为连续第二个月放缓。其中,对欧元区通胀率贡献最大的是服务业(同比增速上升1.83个百分点),欧洲两大经济体德国、法国通胀反弹,西班牙、丹麦、瑞典通胀也有所上行。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奇怪,甚至大部分人都早已料到。

信心不足的首次降息

加拿大央行之所以积极率先降息,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加拿大的房贷即将迎来疫情以来的“五年大限”,疫情期间以极低利率2-3%加杠杆买的大房子,马上就要集体面临重定价,如果不降息很多贷款买房的人将面临的重定价的价格将是6-7%。

目前加拿大有大约2500亿的房贷期限超过了35年,标准房贷期限是25年,最多30年,但是由于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大量房贷违约,大量房贷期限被延长,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果不降息,等美联储降了再跟着降,那么将会有大量房产因为房贷重定价压力而上市,继而让房市出现螺旋式下降风险,并最终通过连锁反应让整个经济大厦倾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相比美国,欧洲的增长和通胀都要更弱,而且欧元区通胀与美国通胀的差异是整体通胀更高(受地缘局势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通胀反而更低(内需更弱),因此偏弱的通胀和更容易解决的通胀也自然使得欧洲可以领先降息,哪怕本轮加息时,欧央行是滞后美联储的。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首次降息时就给市场打了预防针,她表示:“未来几个月或将面临坎坷,要到夏天晚些时候才会向市场传达,我们是现在采取行动,还是在另一个时间点采取行动,不能说我们正在进入“降息”(减少政策限制)阶段”

美联储迟迟不降息

欧盟和加拿大的经济结构和制度和美国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加拿大和美国更是同处北美地区。综合家庭和政府这两个部门的债务压力来说,美国和加拿大可谓是“半斤八两”,美国两部门的债务合计从占GDP比例的角度来看,压力还比加拿大还大一些。所以,加拿大降息也算是给美国“探路”,不仅仅因为两国经济高都互通,更因为两国的资产负债总表都面临高利率的压力。

因此,在加拿大公布了惊人的通胀数据之后,当天美联储永久票委、美联储理事鲍曼在就货币政策发表讲话时称,预计2024年不会有任何降息行动,美联储可能把降息时间推迟至2025年。鲍曼表示,她看到了通胀前景中存在多个上行风险,并重申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借贷成本。她指出,劳动力市场紧张导致的工资增长加速、地缘政治升级、财政刺激措施以及金融状况的放宽都是通胀前景的额外潜在风险。

强势美元继续收割

得益于美联储与其他主要央行的立场分歧加剧,美指近两个月来首次站上106关口。市场似乎看不到美联储短期内启动降息的希望,这激励全球投资者将现金转移到美国。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周三上涨0.4%至1271.36,达到近8个月来的最高点,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涨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东时间6月26日周三,美元指数刷新年内新高纪录,对非美货币构成了显著压力。与此同时,美股表现强劲,而美国财政部在700亿美元的美债拍卖中轻松吸引了买家

日元汇率则是连续快速跌破160大关,创下1986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新兴市场货币指标跌至近两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彭博亚洲货币指数下跌0.1%,跌至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币也未能幸免,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30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再期待降息

有了欧盟和加拿大的前车之鉴,美联储更加不急于降息,“更高更久”的利率正慢慢变成现实。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她没有看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基础”,即使利率很高,国债的利息支付也处于“正常的历史水平”。“如果在美国削减赤字的同时,或多或少保持这种状态,我认为我们将走上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月27日,美联储宣布,参加年度压力测试的31家银行都已通过测试,能够抵御假设性的严重经济衰退,同时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和向消费者及企业放贷的能力。虽然压力测试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结果必然有水分。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美联储对目前的利率水平和抱有充足的信心,降息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就是在将高利率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而达到降低通胀和收割全球的双重目的后才开始降息,如今的美联储极有可能想再复制一次当年的辉煌战果。所以,今年美联储不降息正逐渐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