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再次刷新认知!决赛后毅然选择外出打工,凤凰网短片吐露真相

6月13日起,姜萍这个名字开始在大家耳边响起,但随着她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人们在为她鼓掌的同时,也有人开始对她提出疑问。

期间有奥数教练公开发表了质疑姜萍真实性的长篇大论,这一行为还得到了数学界不少知名人士的赞同和支持,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她可能存在造假行为的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关于达摩院的争议也一直在持续,各种声音不断涌现,这场持续了两周的争议至今仍在发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姜萍、王润秋老师以及江苏涟水中专的团队都选择了沉默,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辩解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沉默似乎成了最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传出姜萍在比赛后选择去打工,为家里挣钱的消息时,这个事件似乎又有了新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一、凤凰网发布纪录片为姜萍正声

6月25日,凤凰网放出了一部关于姜萍的纪录片,他们特地派了团队去她老家,走访了周围的邻居,通过邻居们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了姜萍在学业、家庭和个人品质上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中专生竟然能超越顶尖大学的学生,这事儿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尤其是个女生,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大家都认为,男生在数理化这些科目上比女生更有天赋,但姜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意外。

不过,姜萍的邻居大叔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在他口中姜萍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看来这位大叔和姜萍关系不错,对她挺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还提到,姜萍从小就特别认真,放学回家就埋头写作业,不像其他孩子到处疯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大姨也证实了姜萍的学习成绩一直很棒,她说姜萍妈妈从来不用操心姜萍的作业,她总是早早的就做完了,在学校姜萍的成绩也总是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姨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姜萍学习上非常自律,不需要家长督促,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证明了天才不是凭空出现的,姜萍虽然低调,但她的优秀成绩让她有机会被选拔参加国际比赛。

至于网上有人好奇,姜萍为啥选择了中专而不是高中,凤凰网也对此进行了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们说,姜萍中考成绩很好,完全可以上高中,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她选择了能拿奖学金的中专,因为这样做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大叔还透露了姜萍家的困难情况,称姜萍上学时几乎没什么零花钱,她爸爸出去打工,就留了一点钱,暂存在邻居大叔这里,虽然钱不多,但姜萍很节约,从不乱花钱。

正是因为姜萍从小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而她选择去涟水读中专,也是为了能拿到奖学金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邻居们透露,姜萍不仅学习好,还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她很有爱心,会照顾小狗,还会帮助行动不便的邻居,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难道会作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网的这次报道,也是对之前39名学生对姜萍“有背后推手”质疑的有效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其他两个质疑,另一头的阿里达摩院也一一进行了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达摩院的回应

二、达摩院的回应

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决赛一落幕,就爆出了39位选手联手向达摩院提出申诉,他们怀疑姜萍的成绩有水分,主要的疑问点包括书写错误、软件作弊和代写答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凤凰网的正面报道,阿里达摩院也终于站出来说话了,在面对方舟子的质疑时,组织委员会的印卧涛站出来为姜萍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舟子指出,姜萍在书写上犯了很多错误,这真是只有中专生的水平,印卧涛则解释说,数学界为了区分2和z,通常会在z上加一横,如果写得快,看起来就像个“王”字。

姜萍的这种书写习惯在她的笔记中也很常见,她中考能考到621分,不可能连基本的数学符号都看不懂,这说明她的书写问题只是个人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方舟子质疑的latex软件,这是很多数学竞赛选手的必备工具,他认为这种软件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和数学知识,通常大学才会接触到,姜萍一个中专生怎么会用这个软件,这不禁让人怀疑她的成绩是别人代劳的。

印卧涛则回应说,他手里的中学生也都会用这个软件,所以姜萍会用并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是一场你来我往的辩证之言,方舟子却称自己还以为印卧涛是水军,甚至直接用“弱智”这样的词回复,然后把印卧涛拉黑了。

看来方舟子对数学界并不是很了解,他的质疑并非基于专业角度进行的,而是纯纯的个人主观看法,确实没有什么可信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达摩院和凤凰网的发声对姜萍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那些质疑者来说却是当头一棒。

这时候有网友想起之前质疑声最高的、态度最苛刻的北大硕士赵斌,纷纷调侃“那500万怎么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喧嚣之外,有多少人是真的关心姜萍,倾听她内心的想法?

姜萍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不应该给她贴上标签,更不能轻易地否定她。

与其把焦点放在对她个人的过度挖掘和无休止的讨论上,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她的故事打破了哪些过时的成见,给现行的选拔和培养人才的体系又带来了哪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