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获得了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是我国最著名的测绘遥感测绘学家。在这次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时,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中国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已经比肩美国最强侦察卫星,不仅能够从太空锁定外军航母,还能够实时追踪美军F-22隐身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早在四年前就首次证实了我国的高分十一号遥感卫星(2018~2020年发射四颗)的分辨率达到0.1米,达到了美国最强的“锁眼”侦察卫星的分辨率水平。这是《中国测绘》杂志在2020年以“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为主题对李德仁院士的专访。

这篇专访的信息量极大,据李德仁院士透露,我国研制的高分辨率系列卫星对地遥感观测系统,一开始是规划了14颗遥感卫星,简称为“高分对地观测卫星”,其中第一颗至第七颗为民用遥感卫星,第八颗至第十四颗是军用遥感卫星。这14颗遥感卫星包含了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观测卫星,按轨道分别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分系列”光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达到了0.1米~0.5米,合成孔径雷达观测卫星的分辨率达到了0.5米~1米。两颗地球同步轨道的超高空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分别是15米和15米,此外我国的宽幅遥感卫星的地面幅宽达到了800公里。

李德仁院士首次证实我国的高分十一号遥感卫星(2018~2020年发射四颗)的分辨率达到0.1米,这与美国最强的KH-12“锁眼12”侦察卫星相当。而且实现了多颗卫星实现寻找海上移动目标,精度达到10米以内,数据可在1分钟内传输到地面。而且实现了在轨智能处于,实时跟踪识别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7年,我国就有相关报道:“我国已经利用高分系列卫星实现了对全球19艘大型舰船(美海军的10艘航母+9艘两栖舰)的持续跟踪,也已经完成了高分卫星制导导弹打击航母的整个作战流程的试验。

更厉害的是,中国的遥感卫星甚至能够进行对地连续跟踪拍摄,追踪美军的F-22隐身战斗机。据“保加利亚军事网”报道,一则由中国“吉林一号”遥感卫星于早年间拍摄的视频,突然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视频内容为“吉林一号”遥感卫星正在追踪飞行中的美制F-22隐身战斗机,时间长达整整6秒。为此“保加利亚军事网”在报道中指出,“吉林一号”遥感卫星拍摄的这段视频,可能会彻底改变“空战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22战斗机的“隐身”是靠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雷达隐身设计中的外形设计,F-22机身侧面,进气道与双垂尾均向同一角度倾斜,机翼前缘与平尾前缘分别与后缘相平行。机身的全部舱门,如起落架、武器舱、维修口盖、驾驶舱玻璃框架,均沿两个相向的方向进行了锯齿修型处理,以便侧向反射雷达波。

与F-117明显不同的是,F-22还在外形方面采用了连续曲率设计,例如,从正面看,机翼机身连接处不会形成强烈的雷达反射源角度,下翼面沿一连续变化曲率半径线置于飞机侧面,在副翼舵面,扰流器与尾翼整流罩上同样也能看出连续曲率技术应用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是红外隐身技术中的红外隐身,从F-22尾部结构可以看出,该机水平尾翼远远超出了发动机喷嘴,从而限制了从侧面到后象限方向的方位平面内的排气口与羽流芯的视野。此外则是F-22使用的F-119型发动机采用了二元矢量收敛-扩张喷管,可在一定角度内进行偏转(角度可达到俯仰±20°),利用这种尾喷管可以使排出的尾焰与大气掺混,有利于在大气迅速耗散前者排出的高温燃气,进而减少被敌方发现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则是射频隐身设计,具体到F-22身上,即采用了被当下称之为“低可探测性”的无源目标特种减缩技术,至于实现途径,就是通过不断加强天线罩、天线腔和天线设计的开发,以此作为共用子系统的交互式元件,使得带内,带外雷达散射截面(RCS)更小,这一点可从AN/APG-77雷达与F-22各系统天线的共型设计中看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种技术的集成运用,使得F-22隐身战斗机在过去多年间睥睨世界,俨然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横行全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永远不会被发现,换句话说,F-22距离全波段、全频谱隐身还有一段路要走,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2020年5月,Defensemirror网站就曾报道称,委内瑞拉军队通过进口自中国的JY-27米波段三坐标对空监视雷达,发现了一架接近该国领空的美制F-22隐身战斗机,并对其发出了警告,由此可见,F-22在全波段隐身方面仍存在着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研究表明,以红外探测器(特别是红外成像设备)、紫外探测器、激光探测器(激光雷达)、微光电视等为主的光电探测设备,均具有反隐身能力。反过来讲,F-22隐身战斗机之所以能被中国“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发现并长时间进行追踪,原因就在于F-22在光电隐身技术中的可见光隐身方面的功夫没有做到家,这也意味着其在全频谱隐身领域,F-22同样存在着致命隐患。

这一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改进目标外形的光反射特征、控制目标的亮度与色度、控制目标的主要发光部件的火焰和烟迹信号、控制目标照明和灯光、控制目标的运动构件的闪光信号等实现隐身效果。

只是,因为一般的光学侦察卫星的轨道很低,过顶速度很快,幅面很窄,只能维持跟踪几秒钟,并不具有战术意义。即使个别遥感卫星实现了对地视频拍摄,低轨道光学卫星实时跟踪目标的战术意义也不是很大,只有静止轨道同步卫星的对地凝视观测能力,才是具有革命性的,能够实时监控敌人舰队和航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较理想的解决方法就是发射低轨卫星星座群。截至2024年6月,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22次成功发射,已将108颗“吉林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并在轨运行,从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即“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按照现有在轨卫星测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日均35~37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有效覆盖3次,全国一次有效覆盖9次的能力,相比于2022年,可谓是有着质的提升。

2022年,“吉林一号”卫星在轨数量仅为54颗,具备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日均18~2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年有效覆盖1次,全国一年有效覆盖6次的能力。然而按照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13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组网,从而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这标志着以美制F-22、F-35、B-2甚至是B-21为代表的隐身战机被发现概率,将会比目前只增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一号”遥感卫星之所以能发现美制F-22隐身战斗机,很可能是F-22隐身战斗机的亮度与色度控制技术存在问题,远没有达到使F-22隐身战斗机与所处环境(天空)的亮度及色度相匹配,所以才会被“吉林一号”遥感卫星上搭载的光电探测设备予以发射并持续追踪。

此外还有更振奋的一点是,按照长光卫星公司的说法,这段追踪F-22隐身战斗机的视频叫做“高分辨率视频数据”。公开资料显示,“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单星最大拍摄时长为120秒,标准时长一般为10秒、30秒及60秒,进一步讲,上述F-22隐身战斗机出镜的6秒仅仅只是沧海一粟,“吉林一号”遥感卫星还对其进行了更长时间的追踪拍摄。所以对F-22隐身战斗机来说,日后还是要自求多福,同样这句话也对B-2隐身轰炸机和F-35隐身战斗机适用,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2025年就会形成遥感卫星星座群的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连F-22都能跟踪拍摄,要是盯一艘航母那不跟玩一样。到那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从太空直播俄乌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