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湖南的两个村落火了,因为他们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混战,总共有5000人参与其中,双方的火力、战斗力堪比正规军,甚至都抬出了重火力土炮。

更有甚者,双方轮番采用了围点打援、穿插分割等战术,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强悍的村村之战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马田村与井岗村就不太一样了,两个村虽说距离不远,可一直都有没能调解好的矛盾。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两个村也在资源分配、划分边界等问题上闹过很多不愉快,这些事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地区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可真正让双方矛盾扩大的竟是马田村一位刘姓青年,此人早早就外出闯荡并趁着乱世闯出了名堂,他衣锦还乡后没有忘记家中的问题,仗着手中的权力,以“逮捕叛徒”为名指使国军在井岗村内搜捕,抓了27位村民。

其中不少村民都没能再活着回到家乡,不少人都因此妻离子散,于是,最初的小矛盾在这一刻升级为世仇。

此后的几十年,双方的矛盾一直都在持续着,可始终没有升级,顶多是一些小打小闹。

积累到1993年,也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田村人刘方南在80年代末利用制度的漏洞顶替父亲进入不远处的来阳市当了一名钢铁工人,井岗村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心里一直觉得不爽,并想找个机会“教育”一下他。

8月9日正值酷暑,刘方南回家休假,那天他一时大意,回家途中经过了井岗村的地盘,井岗的煤炭工人认出了他,马上就呼喊道:“发现他了,快来收拾他。”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田村的“综合实力”都要强于井岗村,井岗村村民始终憋着一股恶气,这下他们逮到了一个落单的人,就把心中的怒火全部撒了出来。

刘方南被拳打脚踢,头、背、手上鲜血直流,而井岗村的年轻人仍然觉得没有解气,他们拖着刘方南来到一处运煤铁道上,用大铁锤直接朝着他的大腿砸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到刘方南回到家中后,他已是双眼凹陷,就连话都没法说出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老母亲见状泪如泉涌,赶忙向村里的人汇报。

那段时期,马田村也有很多黑帮分子,他们在当地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曾在当年3月2日至9月10日之间打伤22名井岗村民,井岗村民曾去报案,可由于涉及面实在太广,办案民警也一时没有头绪。

所以说,刘方南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双方都有人在平日的械斗中受伤,不过刘方南是受伤最为严重的那个。

治安整顿小组成立后也进入马田村,可“板刀帮”头目刘志强竟顶风作案,在整顿小组在村里时外出砍伤2位井岗村民,很快他就被派出所给抓到了,并被关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9月10日,刚刚从局子里出来的刘志强继续伙同同伙打伤1个井岗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岗村意识到对方的报复愈演愈烈,于是马上开始了反击:马田村村民刘友义拖着一车猪油外出贩卖,半路就被人给拦了下来,对方二话不说就把人给胖揍一顿,车上的猪油也全部被抢。

这件事算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当刘友义将这件事汇报回去后,马田村直接掏出了村里的火炮,对着井岗村的位置就打了两炮,把井岗村两户村民家的门面打烂,从梦中惊醒的村民赶忙向村里报告,井岗村村委说:“于是,我们开始了自卫还击。”

井岗村是率先集结起来的那方,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号召起几百人拉出队伍,全部手拿刀枪进入“实战状态”,甚至还占据了制高点、架起枪炮、火力交叉,全部对着马田村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马田村村委会主任是这么说的:“对方先架起了枪炮,随时都有可能吞噬我村村民的生命,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大家听说后都没有谁组织就被迫开始了防御。”

可以看出,双方都说的是“防御”,谁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先开火的一方。

村民连自来水公司水塔、当地派出所都给占领了,他们纷纷利用这些地方的制高点准备还击,双方的炮声不断。

从战斗一开始,马田村的准备就充分了起来,他们成立了“战斗总指挥部”,还让妇女组成了后勤组,专门负责前线的生活,村中刚刚设立的9个食堂都是昼夜运转。

“指挥部”很快还命人制作出了一些战旗,只要攻下一处就插上一面旗,双方的参战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大到几千人。

井岗村过去总是被欺负,这次他们也不忍了,“指挥官”也向全村下达了作战命令:只要年龄在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全部参战,妇女老人在后方负责运输和供给,不能提供饭菜的就提供水果,谁都不许闲着。

这事压根都不用动员,大家心中积怨已久,新仇旧恨在今天一起算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武器装备被运出来后,井岗村的实力也并不比马田村弱,因为他们的大炮过去是一个机械厂精造出来的,要比马田村的土枪土炮好很多,他们一次能连开好几炮。

马田村十分担忧,并决定打战术、打配合以弥补不足。

双方选出的“指挥官”都是部队复员的,他们都憋着一股气,不愿承认自己“白当兵”,双方在最初的10个小时内打得有来有往,可谁都不愿败下阵来,导致战事继续升级。

其实,当时县里的政法委书记伊新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由于村级单位以前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事情,伊新凑来凑去能找到的干警也只有60多个人,这些人根本无法进村调节几千人的“战争”。

为此,伊新专门召开了村干部会议,成立起平息械斗工作组,分别进驻井岗村和马田村。

可看到警察们来了,马田村的妇女、儿童纷纷上前砸坏了警灯和照明灯,村干部也不听劝,所有人都是脑子一热不服就干的状态,使得劝解工作一时陷入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光四起的村落

为了彻底打败对方以绝后患,双方总兵力高峰一度达到了5000人,加上后勤等更是近万人。

由于过去全国都在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因此不少人都是民兵,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不仅有长枪短炮,还有火力非凡的大炮。

马田村考虑到炮火力量不足,打出了“三三制”战术,具体就是:三人一组,分别负责进攻、掩护、游动支援,避免直接遭遇密集火力。

这种战术当年还是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发扬光大,没想到现在竟用在了村子的战争中。

双方的指挥各有千秋,使得战场上硝烟弥漫。

打斗的嘶吼声、枪炮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混合的味道,两边都杀红了眼,谁都不认怂。

一个19岁的马田村村民更是提起枪就冲到了前排,没想到直接被土炮给轰倒,顿时血流如注,后来村民回忆:“双方最初把能打的炮都给打出来了,一分钟内都能听到十几声炮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的村民倒在血泊中,这反而更是激起了双方的斗志:一定要为村民报仇!

工作组一次接着一次召开会议,希望能早点解决争端,双方的村干部最终答应了:在12日早晨接受无条件停战协议。

其实,工作组也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早已不是能说得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