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为了保护日本妇幼而身负重伤的女英雄胡友平牺牲了。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提请市政府追授她“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1、胡友平女士的事迹,到目前仍然是模糊的。

目前大家看到的只有苏州市公安局的一张公示:

胡友平,女,1969年7月生,现居苏州市姑苏区。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提请市政府追授市民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公示属于公文,不是通讯特写,不必详述英雄的事迹。

但是关于胡女士,仅仅是这一张公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家现在议论的都是传闻。几天来,没见一家权威媒体报道她的事迹,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听说她为了阻止凶手对校车上的日本孩子行凶身负重伤,听说凶手造成日本母女受伤,伤得都不重,听说凶手对自己的同胞,下了死手。苏州的通报证实了:连捅数刀。

她的英勇赴死,拯救了多少生命?她为祖国的牺牲,价值几何?她的死对今日中国的意义有多大?这些我们都想知道,想听听权威媒体的声音。

我认为胡女士的英雄事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我担心过不了几天,网络就湮没了她的事迹。

2、一个“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够不够?

胡女士的英勇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模范”,她显然是一个英雄;她的牺牲,够不够烈士称号?

烈士评定是有严格条件的,由于胡女士的事迹,公众心中并不清晰,所以很难评判,我这里只能提出问题。

有没有这种可能:日本方面对胡女士给予很高评价,胡女士在日本,会被奉为英雄。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享有崇高称号,这是中国的光荣。

日本驻华使馆为胡女士降半旗,微博中说:“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我同意这个表述,甚至很赞赏这个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担心的是国内反响平平,或者只是民间在纪念,而且是在嘈杂声中,微弱地纪念

我担心形成这种反差,那样会让人们的脑子变得混乱糊涂。

英雄的家属应该得到抚恤,这更是应该做的。我们不知道英雄的家境如何,她正值壮年,在校车上当一个乘务员,收入应该不高,她的老人,她的子女,今后如何生活?

谁能帮助这个英雄的家庭,伸出正义的善良的友爱的手?

3、抖音上泛滥抗日锄奸队,谁来管一管?

苏州事件发生后,人们纷纷谴责凶手暴行,赞扬英雄的壮举,但是也有一些苍蝇,在阴暗的角落里哼哼。有人把凶手当成“英雄”,要给他发锦旗;有人说要拆除日本人学校;有人说苏州干得漂亮;有人打着“勿忘国耻”的名义,声称“血债血偿”……

不要强调这些言论只是少数,简单地判断多数少数没有意义。少数人的嗡嗡,足以非常刺耳,相当于房间里进来几个苍蝇蚊子,扰人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上冒出了一堆“锄奸队”,这些抖音号表面上打着爱国旗号,实际上都是为了赚流量博眼球,他们公然唱反调,哪里有什么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英雄的事迹没有得到张扬,那些反人类的、灭绝人性的言论却甚嚣尘上大行其道,舆论还有什么“正能量”?

第一,如实讲述胡女士的事迹,英雄就是要接受瞻仰的。第二,迅速制止极端情绪和混蛋逻辑。

苏州事件是一个契机,应该把是非讲清楚,把善恶讲清楚,如果讲不清楚,则对不起胡女士的慷慨赴死。

借用鲁迅《纪念刘和珍君》的话:“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