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橙

当互联网企业旗帜鲜明的追求降本增效后,有大厂员工发现,工区的厕所开始变臭了。

“今年以来,办公室的厕所越来越臭,原来保洁阿姨只负责我们这一层,现在她一个人要负责两层,根本刷不过来,率先战斗在了降本增效的一线。”某互联网大厂员工晓雪(化名)透露,“公司不少人都在抱怨,厕所现在又臭又脏。”

厕所,这个隐秘的角落,是“打工人”治愈自我、释放压力的应许之地,也是灵感和尊严的栖身之所,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大厂员工来说,996不是福报,能在公司舒服地上厕所,才是真正的福报。

体面的厕所文化,也曾是众多互联网大厂标榜的员工福利,如腾讯、字节等公司都因极度人性化的厕所设计,有的马桶垫还能自动加热,收获了大量“打工人”的青睐,也成为了“人和企兴”的典型代表。

但随着大厂按下降本增效的“快进键”,这一切正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厕所革命”拉开了序幕。

一、花样百出,互联网公司的“厕文化”

互联网大厂的“厕文化”,这个问题在几年前也曾有过一番讨论。

2020年,拼多多总部28层男厕小便池里的尴尬一幕,传遍了整个公司,也成为了那一年互联网圈的谈资,更让无数“打工人”觉得心酸。有媒体如此形容当年这一幕,“文明在拼多多退让了。”

没过多久,快手给工区厕所蹲位安装计时器的新闻,再度刺激了大厂员工的自尊心。快手的行政部门,在一间厕所顶部额外加装了一个计时器,黑色的屏幕可以精确到秒,以显示里面的人究竟蹲了多久,毫无隐私可言。

这件事之后,快手客服专门在微博上解释:事实是现在快手园区内厕所位置有限,员工上厕所排队现象严重,但受楼体结构限制,楼内增加厕所坑位施工难度大。此次在一个厕所坑位安装了一个计时器,是为了测试每天卫生间使用次数和时间,便于判断需要增加的移动厕所坑位数量。

公司把员工当人,还是生产资料?作为触达率最高的内宣阵地,各家公司的“厕文化”是面子也是里子,一个公司好不好,看看厕所就知道了。

事实上,互联网大厂的“厕文化”也各具特色:字节跳动会给厕所断网,阿里在厕所宣传“有效沟通”,百度在厕所强调“目标对齐”,得物在厕所教你如何写出“求真&高效”的文档,B站在厕所宣传新IP,拼多多则在卫生间大搞廉政宣传,米哈游为蹲坑员工安排了反诈提醒.....

但不管怎样,干净整洁是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基本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京东、字节、华为等公司还会为员工准备一次性的马桶套。有网友评价,“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都体现在了细节上。”

但在“降本增效”的大旗下,这份价值观正面临着撕扯。

二、降本增效,新一轮“厕所革命”开启

当互联网公司开始迈入盈利周期,强调降本增效,讲究兑现利润。人们发现,在效率和人性化之间,不在少数的公司选择了前者。

互联网大厂的福利正在变差。“今年开始,公司班车减少了频次,线路也被压缩到了极限,甚至班车终止的时间都做了提前。”一位后厂村大厂员工透露。

作为互联网公司密集扎堆的后厂村,各家公司的福利变化都不是秘密,上述大厂员工提到,“年初百度对办公福利、早餐夜宵零用政策都做了调整,员工文具费用下调,还取消了冰箱福利等等零食。”

另一位美团“打工人”则自嘲,“现在水都不开了,开水是温的,没有再缩的余地了。”

此前,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有旅游补贴或者团建津贴,但今年已进入旅游高峰期,很多公司内部仍未提及旅游团建的事项,有公司已经两、三年不批相关福利支出。

此外,食堂福利缩水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有互联网公司还意欲取消员工餐补,食堂饭菜的质量甚至都出现了下降。还有的互联网公司中层干部办公室被取缔,甚至办公室和和公共区域的绿植也被搬走了,员工们被告知养护它们非常费钱。

互联网进入新周期,曾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大厂们,如今纷纷降本增效,守护企业利润。“你有没有种感觉,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这些事放到现在仿佛不值一提?”晓雪提到。

她最无法忍受的,还是公司厕所卫生质量的极速下滑,“每次去厕所都要做心理准备,刺鼻难耐宛如上刑。”

“原来厕所香香的,还有各种护理用品,保洁阿姨也很仔细,厕所体验太好,真的会让我舍不得离职。”但晓雪讲,在预算缩减的压力下,今年厕所香氛已经被取缔,不少保洁阿姨被辞退,留下的人则要加倍清扫更多卫生间,保质保量也变得艰难,最终导致员工如厕体验大不如从前。

“降本增效”而不是“降本增笑”,互联网公司缩减福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考虑尺度和底线?

未来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福利关怀作为吸引、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并不应该被越来越多企业所忽视。

本文系网易科技报道,更多新闻资讯和深度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