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这些国宝我想怎么捐就怎么捐,说我的人这么多,但我根本不在意!

2000年初上海市政府花了450万美元在一美籍华人手中买下了翁氏藏书。

一开始大家还都在感谢这个好心人,让流失在外的国宝重回祖国,结果不久后却疯狂打脸。

2018年7月28日,这一美籍华人在自己的百岁诞辰当天无偿将183件国宝捐献给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相对比下,不禁让人目瞪口呆,一时间各种言论层出不穷,但更多的自然是嘲讽和鄙视,对此这位百岁老人却丝毫不在意。

那么这一美籍华人究竟是谁?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满清皇族翁万戈

提起翁这个姓氏,我们不难想起这个家族中最出名的当属翁同龢。

他曾是两朝帝师,是晚清间不可忽视的大人物,和其他文官一样,喜好玩弄艺术品,对古文字画十分感兴趣,时不时就会往家里搬些,一段时间下来,家里藏品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生活过的十分潇洒,唯一值得叹息的问题就是始终没有孩子,最后无奈从大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孩子。

这就是翁万戈,1918年出生于上海,小小年纪就传承了数不清的文物瑰宝,在翁同龢离世后,成了这批珍宝的下一守护人,可以说责任重大。

自小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他酷爱读书,自启蒙起学习成绩就十分优异。

1936年,考取了燕京大学,之后因为家庭原因,又转去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他的人生应该一帆风顺,结果很快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上海沦陷,为了避难他便辗转去了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之后举家搬迁美国。

1940年获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不过在这之后他并没继续攻读所学专业,而是转头又去系统学习了美术。

此后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之后便一直留在美国娶妻生子。

不过在此期间,他一直没忘记为家族的藏品寻找一个适合收纳的地方,可因为家族的藏品实在是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只能先搬来一部分存放在了美国,直到1948年国内战乱频起。

如今事业有成的翁万戈匆忙回国,为的就是那些藏品,看着眼前那一个个刻着时间印记的古文字画。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珍藏,可就在翁万戈决定留在国内定居的时候,辽沈战役打响了。

这就意味着国内很可能会再次硝烟四起,那么他所在的这个地方必定会受到牵连,或许这个时候哪个地方都不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那些家传收藏,翁万戈和家人决定远渡重洋,辗转到了美国。

翁氏几代传承,守护着着这些珍品,虽历经多次磨难和意外,甚至远涉重洋都没有伤及半分,已经算是天大的幸运了。

在此期间,翁万戈一直秉持着祖训,低调行事,从未展露过自己的藏品。

直到1985年,受美国一教授的邀约,他在纽约举办了一场翁氏展览会,部分文物藏品才得以现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要知道自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我们有无数国宝都流落在外。

为此有不少人希望国家出面买回一些藏品,尽可能的让国宝回归。

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直到2000年,上海图书馆花费了450万美元的价格买回了524册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善本书。

此举虽说挑不出毛病,但不免有人隐约感到不满,毕竟相较于其他无偿捐献的慈善家,翁万戈此举稍显些小家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怎么说,国人对翁万戈还是表示了感谢,毕竟这些文物是翁家几代人的积累,自然是翁万戈说了算。

此后几年间,翁万戈多次往返中美两国,接连捐赠了不少名贵珍品,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国内不少民众的一致好评。

双标的做法

可直到2018年7月28日,他将183件藏品无偿捐献给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间,他曾接连向该博物馆捐赠了21件重要的中国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些东西不管什么放在时候都是千金难求,最关键的是它们原本就是我们的文物,理应回归祖国,翁万戈个人根本没有支配权。

所以这一做法无疑是直接掀起了国人的怒火,众人都十分不解翁万戈这一行为,嘲讽和鄙视的话语席卷而来,网络上的热议更是没有停歇过。

对此翁万戈淡定表示,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为的就是能将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并借此宣扬中国文化,难道我们国内的博物馆做不到吗?

其实早先时候,翁万戈就曾表示过,文化是没有界限的,文明是需要传递和交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这一辈子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努力,如今将多数藏品无偿捐献给美国,也正好是印证了这一点。

且他之所以选择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在世界上可是享誉盛名,那么对传播中国传入统文化肯定更有利。

千人千面,这一说法并不能堵住悠悠众口,要知道我国对于文物的重视程度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以国家差。

且原本就属于我们的瑰宝,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保护,而翁万戈口中的文化交流不应该是“文化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关键的是国外的博物馆真的能妥善保管好这些国宝吗?他们懂得最合理的修缮手法吗?

现如今不知有多少稀世珍宝被外国人暴敛天物,而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怀疑起翁万戈“传播文化”的真实目的。

或许是为了免税,或许是为了给子女们找一份轻松的工作,也或许是为了进入美国的上流社会......

如今只剩下叹息,但更多的是对流失在外的国宝的悲哀!

信息来源:

环球人物——2016年第32期——《翁同龢家族藏书,六代人的守候》 澎湃新闻——2020-12-10——《102岁翁万戈辞世:翁同龢五世孙,去年曾捐古画给上博》 中国青年——2020-12-30——《难忘2020|那些走了的艺术家们,那些真实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