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董明珠30岁丧夫,被哥哥踢出族谱,儿子住出租房,月入5000元

我们今天就通过研究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女士的成长经历来看看中国女企业家的一个奋斗历程。

创业前的人生

董明珠1954年出生在南京的时候,相较很多人而言,人生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在很多人缺衣少食的时候,她那尚且不错的家庭足以保证其有衣穿有食吃有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按部就班的长大,虽然作为家中老幺,深受哥哥姐姐照顾,但并不是温婉软糯的性格,反而直爽大方,做事也有冲劲。

后来董明珠考上了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专业是统计学。毕业后就进了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这一年她刚刚2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之后就不断有人开始给董明珠介绍对象,就这样她认识了自己的老公,并开始了一段甜美的爱恋。

她老公是南京市一家国企的普通工程师,和性格直爽的董明珠不同,他性格温和,对董明珠很是照顾。谈恋爱以来经常骑车接她下班,悉心照顾她。董明珠以及她的家人对他都很满意,就这样相处了一段时间,两家人就把结婚提上了日程。

1980年两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结婚了。婚后两人一直甜甜蜜蜜,感情甚笃。两年后,儿子董冬冬出生,给这个小家更添了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或许董明珠就会一直这样过下去,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安心做一个贤妻良母。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请自来的意外总是会来打断本来平静、安宁的生活。

冬冬出生后不久,董明珠老公突发疾病,而且不是小病,很快药石罔效。为了给丈夫治病,董明珠整天奔波、四处举债,辗转各大医院,希望能保住丈夫的命。

尽管已经做了各种努力,还是没有抢过死神。1984年,丈夫还是撒手人寰,而这一年儿子冬冬才刚刚两岁。转眼之间,一家三口就只剩下了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的离世给董明珠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只觉得天都要塌了。这一年她刚刚30岁,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已经落下帷幕。

“妈妈,抱抱!”儿子的喊声唤醒了泪流满面的母亲。董明珠看着尚懵懂的儿子,她明白,无论如何,她不能倒下,她还有儿子需要照顾。

就这样她一边继续工作,一边抚育着儿子冬冬长大。一个女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这其中的艰辛不得而知。还有丈夫生病时的那些债务,也全部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期间,看着她一个弱女子整日为了生活奔波,很多人都劝她再找一个,她也年轻,难道就这样自己一个人过下去吗?

可是董明珠不愿,她一直忘不掉丈夫,她也不想给冬冬再找一个后爸,她怕再婚的丈夫会对东东不好。而且,经过了丈夫的生病离世,她也明白了,人,还是要靠自己。

儿子一天天长大,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董明珠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是面对花销,却还是常常捉襟见肘。面对儿子的需求和未来的生活,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海”经商,成就精彩人生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的那段岁月。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通过划定一些经济特区,大力发展经济。至此,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尤其是划定的几个经济特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并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验证中国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

沿海城市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波“下海”潮。

很多内地学校的高校老师,国企员工甚至一些政府官员纷纷辞职“下海”。这个时候,很多人也因此了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各种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本来家庭圆满的董明珠并没有被改革开放这股浪潮吸引,只是举国瞩目的事,她也有所耳闻,偶尔也会畅想一下如果自己成为大老板会是个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随着老公离世,几年来自己用微薄的薪水苦苦支撑着她和儿子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让她心生惧意。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她不得不改变思路,出去闯荡或许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办法。

1990年,她把年仅8岁的冬冬托付给了母亲,带着一点盘缠决然南下,来到了珠海。

珠海当时也是国家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被传遍地黄金,只要敢想、敢闯,就一定能发家致富。

只是董明珠人生地不熟,虽然来到珠海,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各种各样的企业让人看花了眼,那时候各种电器、电子企业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明珠来到了一家名叫海利的空调厂面试,只是她并不懂得相关技术,行政工作工资是固定的,也没有太高。招聘人员说,想拿高工资,就干销售,只要你能卖出去,提成上不封顶。

就这样,董明珠选择了销售岗,她在这个公司一直做到了现在。从最底层的销售人员一路坐上了董事长的宝座。这个公司就是今天的格力集团(董明珠去的时候还是叫做海利,1991年改名格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没有从事过任何销售工作的董明珠在格力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且做过销售的朋友都知道,销售部最是一个狼性竞争的部门,尽管董明珠是女士,但不仅不会被优待,反而容易让人看轻。

董明珠来到销售部后,也受到了不少刁难。她性格直爽,不懂说话的那些弯弯绕绕,所以并不会拍领导马屁,很多时候分给她的都是最难的工作。就连带她的师父都说她不适合销售,劝她换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董明珠不是刚毕业的小姑娘,她没有退路,想着儿子,想着所欠的外债,她只有咬牙干下去。尽管业绩还是一般,但她从未停止努力。很快,刚上班几个月的董明珠遇到了她的第一个大挑战。

1991年,海利公司更名为格力集团,准备大力发展空调产业。这时候,上面领导给董明珠派了一个任务:去安徽当业务员并把安徽一家公司的欠债收回来。

要账是业务员最不愿意接的工作,而且派给董明珠这个,还是已经欠了三年的账,公司债务钉子户一般的存在。这三年来,公司也派了好多业务员去要,但没有一个成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明珠明白,如果这个账她要不回来,大概率她在格力的工作生涯也就结束了。她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往了安徽。

她去了整整42天,好多公司同事并没有对她抱什么希望,认为她和以前去的业务员一样,会无功而返。

但42天后她回来了,不仅带着所有的欠款,还另有一张50万的销售单一起回来了。至此,她,一战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好奇,她怎么要回来的,她在安徽那家供应商门口守了了一个多月,吃泡面,住办公室门口,每天还要见缝插针讲述他们集团的改变与前景,生生磨下来的。

供应商看出她的毅力,也再一次决定和他们公司合作,才有了后来的50万的销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