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洲大选”的缘故,欧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措施被推迟到了7月4日宣布确切消息。距离这一日期已越来越近,欧盟内部却对此产生了分歧,这主要体现在法德两国的态度上。法国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而德国则对此表示反对,目前德国政府正在努力将关税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准,因为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活跃度要远远超过法国。

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数据:“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宝马、奥迪、奔驰等德国车企在中国销售了1920万辆汽车。”德国权威经济专家杜登赫费尔表示:“中国对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意义在于转型中的先驱作用,汽车发展的未来在中国,如果带着保护主义的措施面向未来,就会铸成大错。”不过,德国内部虽然不支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但却不意味着他们不想打压中国电动车6月22日,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高级对话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前来访问的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在多个场合向中国解释:“与美国对华采取的惩罚性关税不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临时关税不是惩罚性的,此事有‘回旋的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贝克这种“软饭硬吃”的态度着实令人感到反感,“此事有回旋余地”,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欧盟对中国的一种施舍。殊不知,中国早已为和欧盟的贸易战做好了准备。近期中国只是对欧盟的猪肉制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这就已经令欧盟的畜牧企业叫苦不迭,假如中国真的对德国车企采取措施,不知哈贝克如何应对。在这次对话中,哈贝克依然提到了所谓的“过度补贴”、“不公平竞争”,由此可见,德国对电动车加征关税这件事上并没有打算作出让步。

哈贝克还呼吁中国放弃煤炭发电,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与中国合作,没有中国,是不可能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其实在节能减排这件事上,中国一直以身作则,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中国预计将会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而中国政府计划用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反观欧盟,早在1990年就已经实现碳达峰,而他们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是2050年,所用的时间是中国的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贝克一边声称要与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进行合作,一边又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过度补贴”、“不公平竞争”,不得不说,德国人是“既当又立”。而哈贝克之所以出现这种互相矛盾的表态,主要原因在于德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业已经无法竞争过中国。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断绝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这就导致欧洲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是假,呼吁中国放弃煤炭发电,增加工业生产成本才是真。

如今中国的制造业蒸蒸日上,工业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是毫无对手,欧洲绝不可能让中国制造挤压本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所谓气候问题其实不过是欧洲的话术陷阱。虽说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发展制造业。除此之外,哈贝克还要求中国停止对俄出口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要求不难理解,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在因为俄乌冲突而失血,他们迫切希望中国切断与俄经贸合作,以削弱俄罗斯打持久战的能力。从哈贝克口中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欧洲既没有与中国沟通贸易问题的诚意,也不打算让俄乌冲突尽快结束。他们口中的“正义”只不过是对自己有利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