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6月18日和19日,韩国驻菲律宾使馆和外交部的相关官员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发表了与事实不符、错误的言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言人表示,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的。目前南海形势紧张,蓄意制造事端、改变现状、违反国际法并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是菲律宾方面,而非中国。韩国并非南海问题的当事方,却频繁在南海问题上妄加评论和干涉,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事实上,中韩之间苯乙烯贸易纷争只是中韩关系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的72小时前,韩国做出了一件损害中国人民感情、不利于中韩关系发展的错误之举。即公然为菲律宾站台,例如某位韩国官员公开对最近发生的中菲仁爱礁冲突表达担忧,称对于菲律宾船只受损、船员受伤的所谓"危险行为"持忧虑态度;各方应该基于和平、稳定、安全的原则和规则维护该海域的海洋秩序。韩国之所以发表这样颠倒黑白的言论,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向菲律宾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言论和行动不仅扰乱了当前南海局势,也有损中韩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我们希望韩国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事实,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保持克制和尊重。唯有通过对话和协商,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韩关系才能真正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的。造成南海局势紧张的前因后果也非常清楚,然而韩国方面却选择装聋作哑,忽视事实,并对菲律宾这个挑衅方给予声援,毫无分辨是非之能。现今的国际秩序不应该以谁强谁有理、谁吃亏谁就站道义高地为基础。如果按照韩国和菲律宾所持的立场来行事,那么国际秩序早就会满目疮痍了。据了解,对于韩国方面的错误言论,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已经严厉驳斥。

尹锡悦唯口只提和平维护南海秩序,却完全忽略了菲律宾在南海的不当行为。如果不是他们一再挑战中国底线,企图对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进行补给,甚至试图非法侵占我国其他岛礁,中方会与其发生冲突吗?更何况,这并不是冲突,而是中国海警在遵循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前提下,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正当主权和安全。中国海警的一切执法行动都是合法的,尹锡悊政府所谓的"中国破坏南海和平"纯属无稽之谈。

中国海警局于6月中旬颁布的新规已生效,对非法出入境的外国公民,中国海警有权采取行政拘留和审查措施。针对菲律宾方面的不明智之举,中国海警进行了合理、合法的警告拦截和登临检查,表现出正当而克制的态度。事实上,中国海警没有拘留菲方船员,可以说是给予了相应的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在南海问题上多次发表言论,对中国持非建设性立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方敦促韩国公平、公正地看待南海问题,并谨言慎行,在维护中韩关系大局方面采取实际行动。

事实上,今年3月,中菲在仁爱礁首次发生船只碰撞时,韩国即表达了深切关切。近年来,韩国还多次就南海问题影射或指责中国。中国曾敦促过韩国自重,避免给中韩关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但令人意外的是,韩国根本未将中方的警告放在心上,三个月后仍然继续发表不当言论。此前,韩国在涉及台湾问题上也发表了不适当的言论,现在又在南海问题上故意表态,这完全看不到韩国缓解中韩关系的诚意。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商务部公告称,终止反倾销措施后,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可能对中国大陆进行倾销,对中国大陆的苯乙烯产业造成损害。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了应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在2024年6月23日起继续对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并实施期限为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4月18日,商务部收到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及其他10家申请企业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及其他9家支持申请企业代表中国大陆苯乙烯产业提交的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申请书。申请人主张,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可能继续或再度对中国大陆进行倾销,给中国大陆产业造成损害。他们请求商务部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并维持对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实施的反倾销措施。

据了解,当进口商进口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苯乙烯时,需要向中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根据海关认定的完税价格按比例征收,计算公式为:反倾销税税额 = 海关完税价格 × 反倾销税税率。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则是以海关认定的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反倾销税作为计税基数从价计征。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本复审决定不满意的一方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消息,韩国贸易委员会于4月9日发布公告称,针对中国产苯乙烯,正在进行反倾销调查。该调查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涉及产品的韩国税号为2902.50.0000。初步裁决将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出,除非有特殊情况延期(最长为两个月)。如果初步裁决确认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和损害,这意味着韩国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对中国的苯乙烯采取临时反制措施。

五年后的今天,中国商务部宣布经过调查后发现,如果不继续征收关税,韩国可能会继续进行倾销行为。为了保障苯乙烯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决定再次对韩国征收为期5年的关税。而苯乙烯在化工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用于塑料、树脂和工业橡胶的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主要的苯乙烯生产国家,中国这一决定无疑给韩国化工出口带来了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中韩副部级外交安全2+2对话也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话是时隔9年之后重新启动的外交安全对话,旨在促进中韩双边关系发展,并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尽管韩国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寻求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以维护自身形象,但没有想到这样的举措不仅对中国毫无影响,反而给韩国造成了致命伤害。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大,韩国此举相当于放弃了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迅速遭受到了反噬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韩关系一直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两国在经贸、地缘战略等方面都存在广泛利益交汇。然而,近年来中韩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出现了明显分歧,使得两国关系时而出现波动。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苯乙烯贸易纠纷和南海争议问题。苯乙烯作为化工行业的关键原料,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维护国内产业利益,中国连续多次对从韩国等国进口的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引发了贸易摩擦。同时,在南海问题上,韩国频频表态支持菲律宾,这被视为对中国主权的挑战,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中韩两国在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角力。作为东亚大国,两国在区域事务上难免存在分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理性沟通和务实合作来化解分歧,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中韩双方重启了时隔9年的外交安全对话机制。这无疑为增进相互理解、增强互信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这一对话,中韩有望就共同关心的地区热点问题达成更多共识,为双边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中韩两国面临的挑战确实不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双方秉持开放、理性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中韩关系一定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并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毋庸置疑,中韩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对区域乃至全球和平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两国更应该携手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