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财新PMI数据,51.7,仿佛是经济界的“小确幸”,比4月的51.4多了那么一点点,却足以让我们的心情从多云转晴。这0.3个百分点的上升,不仅仅是超预期,简直是超现实,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连订单都开始“团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现在的经济节奏,加上央行的“放水”动作,年底前经济有望回到平稳线,到时候大家的感觉可能就像坐过山车后终于脚踏实地一样。但别高兴得太早,就业问题还是像一块难啃的骨头。价格压力山大,产能过剩,需求却像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肯露面。我们可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产能理论上可以扩张到月球去。

某多多等电商平台,就像一群“价格屠夫”,助推价格战,把产业链缩短到只剩下“生产-消费者”两步,利润全集中在上游,让市场个体只能选择“躺平”或者“以次充好”。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2024年,电商行业将迎来“大洗牌”,无数商家可能因为低价竞争而面临倒闭。低价虽然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也损害了市场环境,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不禁让人想起“双刃剑”的比喻,既能伤敌,也能自伤。

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了17.4%,达到了4660万,求职者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今年还有千万级的大学生涌入,供需失衡,人才价格难以上涨。这不禁让人想起“僧多粥少”的局面,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粥却不够分。

日本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1%,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最好的。”但别忘了,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

企业为了抢人才,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有的直接涨工资30%,有的一入职就奖励4.6万元,还有的提供一年休满129天的假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人+通胀,就像40年前的大泡沫时代,人口赶不上产业发展需求。

中国GDP是日本的3.7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把中国GDP提升到日本的10倍,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1.5倍,想想都让人心动。但现实是,这就像在梦中数钱,醒来还是两手空空。

老龄化是全球所有国家的主旋律,未富先老更是让人担忧。冲顶的逻辑只有一个:拼命做大蛋糕。不要天天抱怨资本家和企业家的罪恶,他们可能是重振经济的关键。

2023年,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15家,是2018年的十分之一。领导们开始反思,为什么独角兽少了这么多?政策的收缩性可能是原因之一。求稳则不稳,就像现在考编成风,最后可能只能砸了铁饭碗。

接下来的节奏很关键,二次改革开放,对企业端口全部放开,鼓励创新。同时,应该对居民增加发钱力度。消费券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能大规模发放,效果一定会好很多。这不禁让人想起“撒钱”的比喻,虽然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有时候,疯狂就是必要的。

最后,加速促进头部企业出海,把中国产能带出去,让外循环消化产能,把财富带进来。这才是真正能拿得出手,造福于民的企业。希望能看到这一幕。这不禁让人想起“走出去”的战略,不仅要在国内发展,更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实力。

站在全局的角度,经济在慢慢变好,但有些问题的确很难解决。不过,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应该用未来的眼光看待当下发生的一切。就像那句老话:“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一种乐观和幽默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学会用幽默来化解压力,用乐观来照亮前行的道路。就像这篇文章一样,虽然我们讨论的是严肃的经济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经济能够像这篇文章一样,即使面临挑战,也能以幽默和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个“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