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情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94年,16岁的苟晶收到了来自济南市实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沉甸甸的通知书,不仅是苟晶刻苦学习的成果,更是全家人的骄傲,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苟晶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养活一家人。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苟家充满了温馨和爱。苟晶从小就懂事孝顺,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照顾妹妹。她深知父母的辛苦,也明白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苟晶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村里的那所小学,她是老师眼中的“小才女”,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每次考试,苟晶总是能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壁。看到女儿如此优秀,苟晶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更加坚定了供女儿读书的决心。

初中三年,苟晶选择了镇上的中学。这意味着她每天要走上十几里的路,风雨无阻。为了省钱,苟晶总是自己带着午饭,一个简单的馒头,一碟咸菜,就是她一天的伙食。尽管生活艰苦,但苟晶从未抱怨过,反而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那年,苟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济南市实验中学。这所省重点中学,对于当时的苟晶来说,就像一座神圣的殿堂。得知女儿被保送的消息,苟晶的父亲激动得一夜没睡。他深知,这意味着女儿将有机会走出农村,去往更大的城市,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女儿凑齐学费和生活费,苟晶的父亲四处奔波,借遍了亲戚朋友。苟晶的母亲和妹妹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全力支持苟晶的学业。面对家人的付出,苟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庭的命运,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994年的秋天,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和祝福,苟晶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济南求学的道路。

1997年,高考如期而至。苟晶带着家人的期望和三年的刻苦努力,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父母的付出。

然而,命运似乎和苟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苟晶怀着忐忑的心情查询了自己的分数,当看到屏幕上显示的“500分”时,她顿时如遭雷击,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可能?这个分数远低于她的预期,甚至低于平时模拟考试的平均水平。

苟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网页,希望是自己看错了。可是,冰冷的数字无情地提醒着她,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她的心像被刀绞一般疼痛,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三年来的努力,家人的期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苟晶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是,班上一些平时成绩不如她的同学,竟然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有的甚至超过了一本线。难道是试卷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发挥失常?各种猜测和怀疑涌上心头,让苟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回到家后,苟晶将自己的高考成绩告诉了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父母都沉默了。他们知道,女儿为了这次高考付出了多少努力,也明白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苟晶的父亲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安慰女儿说:“没关系,一次考试不能代表什么,只要你努力,将来一样会有出息。”

看着父母强颜欢笑的样子,苟晶更加自责和难过。她知道,为了供自己读书,家里已经负债累累,如果选择复读,将会给家里带来更大的负担。就在苟晶犹豫不决的时候,二妹主动找到她说:“姐,你不用担心我,我已经决定放弃读高中了,你去复读吧,我相信你明年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苟晶知道,妹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放弃读高中意味着她将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为了自己,妹妹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这让苟晶更加坚定了复读的决心。

带着再战一年的决心和家人的期望,苟晶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这一次,她比以往更加刻苦努力,每天都沉浸在书本的海洋里,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课堂上,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努力消化每一个知识点;晚自习时,她埋头苦读,攻克一道道难题;回到宿舍,她依然挑灯夜战,直到深夜才肯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苟晶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复读期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每次模拟考试都能稳定在班级前十名,甚至多次拿到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老师们都夸她勤奋刻苦,进步神速,同学们也对她刮目相看,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