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随着我国最近嫦娥六号的成功,登月再次成为航天领域关注的热点,回顾嫦娥六号的整个登月过程,我国整整花费了超过50亿!

而如果把目光放到世界登月工程上时,我们也会不禁发现一个惊人的情况:印度登月仅仅只花费了7500万!

巨大的差异也是十分令人震惊,那么这差异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航天技术不如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后的故事:中印登月差异的缘由

中印探月器造价的巨大差距,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缘由。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探月工程向来是一项烧钱的大业。

上世纪美苏之间的登月竞赛可谓是相当疯狂,当时美苏双方的登月花费加起来一共也是将近三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我国,就连十几年前嫦娥三号单是造价都要花费1.2亿,而去年印度发射的"月船三号"探测器总造价仅为7500万美元,更别说如今花费五十多亿的嫦娥六号登月了。

事实上,中印探月工程之所以在造价上存在如此悬殊,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目标和追求不同。我国的探月工程,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自主创新,力求掌握核心技术。

时代周报《全球第四个!成本仅7460万美元,印度凭什么登月?》2023-08-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周报《全球第四个!成本仅7460万美元,印度凭什么登月?》2023-08-23

我们制定了"绕、落、回"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稳扎稳打。

与之相比,印度的探月工程则更多地考虑政治需求,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实现登月的目标,借此提升国际影响力。

光明网《《建设航天强国》⑧绕落回三步走成就嫦娥探月工程》2020-07-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网《《建设航天强国》⑧绕落回三步走成就嫦娥探月工程》2020-07-01

因此,他们在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国际合作的模式,从美国、日本等国引进技术和零部件,以期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在发射成本、探测器制造成本之外,印度并未完全计算地面站运行、数传、科学载荷研制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印度的探月工程虽然成本低廉,但在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上,还难以与我国相提并论。

追求"快、省、稳"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赢得掌声,但从长远来看,却很难支撑起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我们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无论是嫦娥三号还是最新的嫦娥六号,虽然投入成本不菲,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虽然投入高、周期长,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从容。反观印度的探月之路,尽管步伐轻快,却难免让人生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及意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积厚成势的生动写照。

嫦娥六号,堪称迄今为止我国投入最大、难度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月球探测任务。总投资超过50亿元,远超此前我国任何一次探月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50亿元并非单纯的烧钱,而是一笔对未来的远期投资。

此次任务中,嫦娥六号的最终目标是登月月背,采集月壤样品并顺利的带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成为了世界上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唯一案例,为深入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找到了一把钥匙。

不仅如此,嫦娥六号还搭载了多个国际合作载荷,这些设备的加入,将极大拓展此次任务的科学意义,为人类探月积累更多宝贵数据。

观察者网《陈蓝: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2024-06-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者网《陈蓝: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2024-06-25

而这也是这些年来,我国航天工程的又一个缩影,回望过去,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早在20年前,我国探月工程就正式对我国的航天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如今,随着嫦娥六号的圆满成功,这一战略目标已然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们并未因此而止步,新的征程已经展开。根据规划,未来十年,中国将实施嫦娥七号、八号任务,并着手在月球南极地区建立长期科研站。

届时,我们将实现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往返飞行",为载人登月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如此,月球车和新型探测设备的研制也在稳步推进,力争为人类深度认知月球,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中国网直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任务各是什么?要不要在月球建科研基地?》2019-01-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网直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任务各是什么?要不要在月球建科研基地?》2019-01-14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再到未来的登月计划,我国探月工程走过了一条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道路。

如今,当嫦娥六号以"完美姿态"谢幕,属于我国探月人的全新舞台,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探月梦想的延续与升华

中国,这个拥有悠久文明的东方古国,对月球的痴迷,更是源远流长。

上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早已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广袤星空,当"嫦娥六号"平安归来,这个情结,终于在现实中找到了最生动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冲向太空,当人们还沉浸在"两弹一星"的喜悦中时,登月的蓝图,就已在中国科学家的心中悄然成型。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个科技封锁的时期,中国不得不埋下探月的种子,让它在时光的土壤中慢慢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当"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中国登月的梦想,就注定要从想象照进现实。一年后,《中国航天》白皮书的发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在探月征途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自此,"嫦娥"的身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漆黑的星空。从"绕"到"落",再到"回",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在中华民族探月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无不在向世人传递着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诚意,彰显着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在我国航天人看来,登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政治任务,而是推动人类科技进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搭载多国科学设备的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到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倡议,再到推动空间碎片减缓等议题,中国不断以实际行动,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登月,不是我们的重点,太空,才是我国的终极舞台。在这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迈进中国、奔向星辰的道路上,中国的脚步永不停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嫦娥"为起点,"天问"为牵引,"羲和号"为远景,中国正向着航天强国的目标一路前行,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曾经,月亮女神嫦娥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今,嫦娥六号平安归来,中国的航天梦想已然化为现实。

从神话照进现实,从梦想奔向远方,中国不仅收获了一枚枚熠熠生辉的成果,更铸就了一种勇攀高峰、砥砺前行的精神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中印探月工程的差异,我们看到,在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每一个脚印都弥足珍贵,展望未来,建设月球科研站,实现载人登月,这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的里程碑。

而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也将继续秉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为推动人类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信源
时代周报《全球第四个!成本仅7460万美元,印度凭什么登月?》2023-08-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周报《全球第四个!成本仅7460万美元,印度凭什么登月?》2023-08-23

光明网《《建设航天强国》⑧绕落回三步走成就嫦娥探月工程》2020-07-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网《《建设航天强国》⑧绕落回三步走成就嫦娥探月工程》2020-07-01

观察者网《陈蓝: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2024-06-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者网《陈蓝: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2024-06-25

中国网直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任务各是什么?要不要在月球建科研基地?》2019-01-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网直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任务各是什么?要不要在月球建科研基地?》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