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革命时期,毛主席经历过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是贺子珍陪伴他,照顾他,用赤诚而真切的爱,使毛主席在忧愁苦闷之时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和安慰,两个人携手熬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从1928年结婚,到1937年贺子珍出走苏联,在毛主席和贺子珍十年的婚姻里,十年同舟共济的战友情深,十年患难相扶的同志义长,无论是对于毛主席,还是对于贺子珍来说,都是难能可贵,再难寻觅的。

因此,在后来的岁月里,毛主席和贺子珍虽然只在1959年短暂的见过一面,但他们心里都有对方的影子,尽管相隔天涯,但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对方......

贺子珍远走苏联,王美兰:那个春节,毛主席过得很孤单

1937年9月,由于生活上的苦恼和身体上的不适,身怀六甲的贺子珍决定离开延安,到苏联治病、学习。她的出走,为她和毛主席十年的婚姻画上了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1938年的春节,延安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处在节日的欢乐氛围里。但贺子珍不久前刚刚离开,两个人的“分手”成为毛主席心里隐隐的一道痛,原本就情绪不高的毛主席在周围热闹气氛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除夕这一天,毛主席是和李六如、王美兰共同度过的。李六如是党的高级干部,王美兰是他的妻子,也是一名老红军。

当天,毛主席看上去很平静,但王美兰能看出一种巨大的哀愁正在笼罩着他。后来,王美兰回忆:“那年的春节,毛主席过得很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排左二是贺子珍,第一排左四是王美兰

1938年1月,贺子珍顺利抵达苏联。

1938年2月,贺子珍的父亲贺焕文因病去世,留下贺子珍的母亲温吐秀独自一个人生活。为了让母亲晚年过得好一点,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把温吐秀送到了形势较为稳定的延安,想让贺子珍就近照顾母亲。

但是,革命年代消息不通畅,贺敏学和贺怡不知道贺子珍已经到苏联去了。因此,当温吐秀抵达延安时,并没有看到女儿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吐秀

这时候,毛主席接过了照顾温吐秀的责任,让她度过了一个平静、安详的晚年。三年后,温吐秀病逝,毛主席又给她买棺安葬,还在她的坟前树立了墓碑。

后来,胡宗南攻占延安,温吐秀的坟墓惨遭破坏。夺回延安后,毛主席掏了十块银元出来,托延安的百姓给温吐秀修缮了坟墓。

虽然毛主席和贺子珍已经分手了,但他对贺子珍的母亲温吐秀仍然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孝心和胸怀,既让她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过着安稳的日子,又让她在去世后有安眠之所,这是何等的孝心和胸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秋天,怀胎满十月的贺子珍生下一个男孩,并给儿子取名为“廖瓦”。

新生命的降临让身处异国、漂泊无依的贺子珍感到了久违的喜悦。儿子出生后,贺子珍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她对未来充满希望,离开延安时赌气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与此同时,贺子珍还怀着高兴的心情,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贺子珍用平和、自然的语气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在苏联的一些情况,并把儿子出生的喜讯告诉了他:“我生了一个男孩,长得很像你。我的奶水不够孩子吃,孩子一半靠牛奶,一半靠米汤喂养。”

之后,贺子珍满怀期待地准备迎接新的生活,决定好好抚养儿子长大,好好在苏联学习,学成后回国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贺子珍对将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憧憬时,命运却无情的捉弄了她。

1939年年初,只有6个月大的廖瓦患上了流感。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不高,廖瓦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流感恶化为肺炎,最终不幸夭折。

贺子珍眼睁睁看着襁褓中的儿子被病魔夺去生命,他还不会说话,还没有叫一声“妈妈”,还没有见他的父亲毛主席一面,就永远地离开了。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在贺子珍心里撞击着,泪水从她的心底涌出,她抱着儿子的遗体不愿撒手。

后来的开国中将钟赤兵、贺诚当时也在苏联学习,他们劝说贺子珍无果,只好一个用力,将廖瓦的遗体抱过来,妥善安葬了。

儿子的离世对贺子珍的打击是巨大的,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贺子珍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儿子生前的面容常常在她的脑海里浮现,让她感到刻骨的思念和悲伤。与此同时,她仿佛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撑,对未来感到迷茫。

1939年秋天,王美兰身患阿尔巴痢疾,病情很不乐观。她只能暂时放下革命工作,离开延安,远赴苏联治病。到苏联后,她和贺子珍分配到了同一间屋子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排左一是蹇先任,第一排左二是王美兰,第二排左三是贺子珍,第二排左四是贺诚

那时候,贺子珍还没有从儿子病逝的痛苦中走出来,她的床头摆放着一张廖瓦的照片,王美兰经常看到她望着那张照片掉眼泪。

而且,有时候贺子珍早上起床后,王美兰朝她的床上看,经常看到她的枕头上有一大片泪渍,猜想她一定是在夜里偷偷哭了。

看着贺子珍伤心难过的样子,王美兰很同情她,经常跟她聊天,开解她,并鼓励她振作起来。在异国他乡,王美兰像一个知心人一样和贺子珍作伴,倾听她的心事,给了她很多安慰。

毛主席得知儿子夭折的消息,内心震动不已,悲恸至深。听说贺子珍失去儿子后常常以泪洗面,毛主席便安排女儿李敏到苏联陪伴贺子珍。李敏的到来,渐渐抚平了贺子珍内心的伤痛,也成为贺子珍新的的情感寄托。

在苏联,王美兰对贺子珍很好,而另一位老红军蹇先任也处处关心着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蹇先任

贺子珍曾和蹇先任提到过自己与毛主席分手一事。当时,贺子珍告诉蹇先任,自己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并懊悔地说:“这都怪我不好,我当时太任性了。人们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是一步走错终成遗恨。”

1941年,蹇先任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马上就要回国了,并提议让贺子珍跟她一起回去:“这是别人的国家,你在这里永远是作客,还是回去的好。”

贺子珍对这个提议动心了。她想,自从自己双脚离开延安,踏上异国的那一刻,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也许回到祖国去,她那颗饱经风霜的心才能得到温暖。

于是,贺子珍告诉蹇先任,她要一起回国。蹇先任得知她的决定很高兴,提醒她向组织上讲明情况,便于组织上安排相关事宜。

但第二天,贺子珍改变了主意。蹇先任见她决心已定,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询问她接下来的计划。

贺子珍说:“我要学俄文,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然后我要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比如说,我可以当中文教师,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第一排左一)

1942年,王美兰的病痊愈了,也即将离开苏联回国。王美兰也建议贺子珍跟她一起回去,但贺子珍明确拒绝了,她想继续留在苏联。

王美兰临走前,贺子珍托她向毛主席问好:“你见到毛主席,代我问他好!”王美兰把她的嘱咐记在了心里。

不久后,王美兰回到延安。见到毛主席后,王美兰把贺子珍的问候带给了他,还向他叙说了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情况,并描述了廖瓦夭折后,贺子珍日夜思念儿子,晚上一个人闷在被子里哭的情形。

虽然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缘分结束了,但他们曾经共同走过一段坎坷的革命旅程,这段旅程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现在他们仍然是战友、同志。

因此,毛主席关切着贺子珍,从内心深处讲,毛主席希望她过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当天,毛主席本来情绪很不错。但听了王美兰的话,他的心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坐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不一会儿就离开了外间,回到里间去了。

1988年,王美兰回忆了那一天的情形:

  • 毛主席平时对我很客气,很尊重的。这次,他竟自己起身进卧房去了。把我一个人撂在了那里。我理解毛主席的心情,不怪他,他心里太难过,又不愿在别人面前流露,就走开了。后来,警卫员告诉我,每晚毛主席都要办公到第二天清早,唯独那天早早就睡下了。

与此同时,王美兰还说道:“毛主席是重感情的人,他虽然再婚了,但仍然关心贺子珍,这是很明白的事。”

从王美兰回忆毛主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和他共同患难了十年的贺子珍是关怀和惦念的,也得以窥见毛主席作为一位伟人他的为人和风范,同时能真真切切地体察毛主席的精神世界,看到他有血有肉,充满普通人质朴情感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