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个月,互联网上最“火”的女孩,非姜萍莫属了。

中专出身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里,超越一众名牌大学出身的学子,荣膺第12名。

在一众“恭喜”声中,混合着不少的质疑和不怀好意地揣测。

在合理范围内的质疑,是每个人的权利;

但仅因为对方目前的学历,便肆意污蔑挖苦,则是道德问题。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这是历史的经验所传授的真理;

然而在这个中专女生身上,学历,却被定为移动靶心,等着无数“高知分子”前来指摘。

小屿还记得,在成绩公布后不久,有人建议浙大可以将姜萍破格录取,在得到否定回答后,还掀起一阵网暴的闹剧。

而事实证明,中专出身,却最终打破偏见的人,不止是姜萍。

在她被广泛报道后不久,同样一位中专出身的女孩,也登上了热搜。

她叫小奇,曾就读于岳阳县的某职业中学,和姜萍一样,主修服装专业。

在传统印象里,迈入中专职校的孩子,人生早已被分割成两节。

前半程,是被挥霍的青春岁月,在别的同学努力读书的年纪,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在网吧和球场里;

后半程,注定要为了那段被挥霍的光阴来买单,中考分流后,有些人,不得不更早的面临选择,提前去接触She会的残酷与冰冷。

但也不是所有专科学生都是如此,小奇就是个特例。

虽然起点比普通学生低一些,却挡不住逆袭的决心。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又在2022时参加了第四届香港当代设计比赛,获得了银奖;

打通“任督二脉”的小奇在4年本科生涯里,多次斩获各类大奖, 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从一个不被关注的中专生,一路逆袭至全国最好的艺术殿堂,小奇的起步,只是比同龄人略微晚了几步,在用努力弥补了那段沟壑后,同样焕发出不一样的华彩

02

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努力的身影他们选择性无视,最低学历,永远是其津津乐道的“黑料”。

小奇被保研后,网络上关于种种“不公平”的内幕猜想被逐条曝出。

毕竟在很多人眼中,初中毕业上中职,是分数达不到普高录取要求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既然起步都比同龄人晚了一大截,想在日后实现质的突破,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自不必说。

但更多人只喜欢将关注点集中于求学生涯起步阶段的一两次失利,而对她日后的辛苦付出视而不见;

也有些人津津乐道于天赋,仿佛她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绩,全是任督二脉被打通后的“顺理成章”,但这一切,更准确说来,是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她们的“逆袭人生”会获得如此高的关注?

原因很简单,她们用努力,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偏见。

很多人对职校毕业生的认知还停留在“毕业就进厂、很难再发展” 的刻板印象里,但事实证明,这种“混日子”的偏见,早就应该被驱逐出大脑了。

近年来,中职学生获得全国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中职毕业生进国内外名校深造的消息屡有传来。

但由于他们获奖的领域更多集中于手工技能方面,即便颇有成绩,仍免不了刻板印象。

直到姜萍和小奇的新闻传出,似乎抽了某些人一记耳光,也打碎了他们的优越感:

这世界上,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所以,某些人急了,采用最极端的方式,用最肮脏的思想,去泼污她们的努力,企图挽回某些尊严。

但这种跳梁小丑般的行为,不会给他们带来丝毫安慰。

比如,明明成绩已经公布,明明晋级的选手都应紧张备战,但仍有39名“数学高手”联名要求组委会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是向入围决赛的选手公开姜萍和其老师的初赛试卷;

二是呼吁第三方专家进行独立调查。

更搞笑的是,这些“高手”中,只有4人敢实名认证,其余35人,宁愿躲在帷幕后面,也不敢堂堂正正的提出质疑。

说白了,他们还是不愿放下自己的傲慢,宁愿带着偏见去喋喋不休的审视她人,也不想多集中一些精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03

无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摘掉“差生”标签的小奇,还是一鸣惊人却备受质疑的姜萍,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可以用后天的努力重塑学业,却无法扭转人们心中固有的偏见。

毕竟这是一个本不公平的游戏,对于质疑者而言,他们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只要打着正义的名号,就能占据舆论的高地。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

明明流量攥在手里,这个女孩没有开设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也没有认证自己的微博“大V”;

即便周遭环境是疾风骤雨般的质疑,但她依旧处之泰然,全身心的投入到决赛之中。

诚然,中专出身的他们,在部分掌握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看来,注定被踩为“底层”;

当有一天,这些从不被看好的人,突然逆袭成为别人眼中的励志偶像,这份超出预期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令那些心态失衡者眼红。

于是,会穷尽各种手段,方式,只为了能将对方拉下神坛。

其实,对于这种比赛来说,初赛成绩甚至哪怕是决赛成绩,并不能带来太多实际的利益。

质疑者却假装无视这个基本事实,逮着姜萍某次月考83分的成绩,无限上纲上线。

从姜萍成绩说到可能造假,从造假说到可能获得各种利益,说到玷污数学纯粹,说到助长投机取巧,再说到造假之风败坏S会道德….

而背负这一切的,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17岁少女。

网络时代很多人常会犯的错误,就是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从新闻人物身上归纳出某种自己认同的理念或者价值观,然后就化身网络斗士,满世界寻找和自己价值观相对立的人,进行搏斗厮杀。

在这样的网络厮杀中,新闻人物自身是谁已经不重要,新闻事实的是非曲直也不重要。

实际上就是不同背景人群基于自己价值观的站队和辩论,输赢都是意气之争,只不过人人都还举着公义的旗帜。

姜萍事件中,那些质疑者有多少人还真的在乎,一个中专女生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真的热爱数学,并且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呢?

太多人把83分当成她的中考成绩在嘲讽,把黑板板书或视频里的笔记差错当成她完全不懂数学的证据。

只讲同情弱小不问是非可算伪善,但以追求是非之名欺凌弱小,可称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