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真相摆在我们面前,曾经人人羡慕的大学生,如今已经彻底失去了市场。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两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一组是教育部门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179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欧洲有个发达国家叫比利时,它的总人口也才110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组则是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根据大数据统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5%,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沦为家里蹲。

这两个数据大家结合在一起,就能粗略的了解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不断暴涨,如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以前大家嘲笑家里蹲,后来大家理解家里蹲,现在大家成为家里蹲,形势的变化让大家猝不及防。

也让所有人都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大学生找个工作会那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知道有人会说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反正这个理由已经成为了万能解药,不管是自己混得不如意,还是工资没别人高,通通都可以甩锅给经济形势不好,但我说句真心话,盲目的下这个结论只会让我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因为明眼人都清楚,就算是在中国经济的黄金时期,我们也没办法解决好1179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就拿中国经济黄金时期的2007年为例,那一年中国GDP的增速高达13%,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为500万人,可即便是如此繁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当年依然只能解决4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以我们如今5%的GDP增速,想解决1179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算你把这10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平移到世界霸主美国那里,它也会十分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社会就业岗位的不足,真正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社会资源的错配。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我先问大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大学扩招这件事吗?

因为在1997年的时候,在美国的幕后操控下,爆发了著名的东亚金融风暴,当时亚洲很多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大问题,我们也一样,出口受阻,大量工厂倒闭,再加上那个年代还有浩浩荡荡的4500万国企员工的下岗潮,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9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闲散人员,说白了就是二流子。

年纪小的可以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那个时候国内比现在乱多了,路匪横行、飞车党到处都是,你走在路边,突然就会有人骑着摩托冲过来一把拽下你的耳环,有的人因此耳朵都缺了一大块,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普遍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种乱象,国家有两套方案:

一套是进行严打,用雷霆手段震慑犯罪分子。

但学过历史的都清楚,一味地强硬非长久之计,打压久了会出大问题,所以在打压的同时还要进行疏导,要想办法减少社会闲散人员。

所以当时的智囊团就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大学扩招,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大学里,所以说白了,大学除了教育的功能,还是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能为社会缓解几年的就业压力。

于是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

然后2001年,又正好发生了中国加入WTO的大事情,社会急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的大学才会疯狂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我会用疯狂二字?

因为199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还只有82.98万人。

可到了2024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179万人。

短短26年时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暴涨了14.2倍。

如此夸张的涨幅,自然就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但前面我也说了,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其实并不是就业难问题的核心原因,真正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社会资源的错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什么叫资源的错配,我现在做一个简单的解释,用小学生都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你,比如说国家根据大数据发现,现在社会急缺芯片和新能源相关的人才,于是为了鼓励各大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就会在资金上给与支持,比如说凡是开设芯片专业的学校,教育部门就给与5000万的教育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金的诱惑下,很多学校就会扎堆开设新专业,哪怕是一个刚刚建立几年时间,连老师都没有招齐的学校,也会抢着开设芯片专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明明没有那个教学能力,还一定要开设一些专业的原因。

这种机制存在非常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能够快速培养出空白行业所需的人才,帮助国家突破技术封锁。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由于市场反馈的滞后,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不清楚这个行业到底需要培养多少人,所以大家只能铆足了劲招人,最后很容易就出现了行业人才饱和,供需失衡,导致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你看,国家的教育资金下发了,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但培养出的人,却就是无法去到合适的位置,这就是社会资源错配的一种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光是这个原因,中国的大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天坑专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了大学的教育体系完全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就拿新能源和AI这两个行业来说,4年前进入大学的学生,他接收到的信息,和他走进社会之后接触到的信息,几乎出现了理解代差。

还有很多专业,四年前是社会热门,四年后突然就变成了夕阳行业,这就导致很多学这个专业的人基本等于白学,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两大天坑专业,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整个社会确实需要大量相关的人才,当时学这两个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真的可以去当管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逐渐饱和,就让这两个专业变得十分可笑了,毕竟,现在谁会让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子去当管理?简直想都不敢想。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所以导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和就业不对口的局面十分普遍,这也是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谁会愿意要一个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能的菜鸟学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教育资源的错配还只是原因之一,真正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还是在于就业资源的错配。

之前我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中国退休了2600万人,也就是说,就业岗位多出了2600万个,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780万新增岗位,整个社会在2024年实际可以提供的岗位大概是3400万个。

而2024年大学毕业生才1179万人,按照同年龄人口估算,剩下的非大学生就业人数,大约还有接近600万人,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总共不到1800万人要找工作,当然,我知道还有很多中年失业的人也在找工作的大军之中,真实人数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但我之所以列举这两组数据,是想告诉大家,其实社会每年提供的工作机会是足够的,只不过很多岗位大学生不愿意去做而已。

现在国内有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一边是海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考研、考公、家里蹲,而另一边则是南方的工厂空荡荡,很多老板很难招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我的实地调查,东莞那边有的工厂,月薪开到七八千都看不到年轻人,很多大学生宁愿去送快递和外卖,都不愿意进工厂,甚至有的人宁可去当三和大神,都不愿意去从事体力劳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他们的父辈可能刚刚完成了从工厂到城市白领的跃迁,在他们眼里,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找一份轻松的脑力工作,而不用再去干体力活。

有这种观念的家长,在国内占比起码超过了9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想要当白领,而很少有人愿意去当蓝领工人,因为这不仅是工资高不高的问题,还会被人瞧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国家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过他们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整个社会差不多用了50-70年的时间完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只用了20-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道路,这就导致中国的社会观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转变。

所以才会出现大学生不愿意去当技术工人的普遍现象,而在西方国家,不管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他们的工厂内,有大量的技术工人都是大学生,而且蓝领的工资比普通白领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中国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大家都说这几年工资没涨,但实际上很多行业的蓝领工人工资都涨了,之前一个搞装修的老板和我说,他说封阳台这件事,他每天给工人开1000多的工资都招不到年轻人,愿意干这种活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人。

请问在办公室当白领的,有几个大学生一天能赚到1000块钱?

难怪现在有人说,3000块钱一个月的工人招不到,3000万钱一个月的大学生满街都是,这就是现在国内的客观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引导,中考分流,让一半人去学技术。

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的自动调节,再过几年时间,当蓝领的工资越来越高,白领的竞争越来越卷,慢慢的市场的供求就会趋于平衡。

现在我们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正处于一个调整的阵痛期,大家不愿意进工厂,写字楼又不需要那么多人,自然就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