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时间确定于7月15日到18日召开。

近日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向人大做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再一次透露了政府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一次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改革一定都是急先锋,以适应当时即将出现的“新质生产力”,并对这些即将诞生的新质生产力征税。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

一年后,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系列的外资所得税立法,开启了对新出现的外资征税。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城市发展为重心

同年,国务院相继颁布各种形式民营企业的征税办法,开启了对新出现的民企征税。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市场经济。

次年,震惊全球的分税制改革和转移支付启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征税,开启集中力量办大事。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随即,针对三驾马车的立法纷纷启动,04年,增值税、出口退税改革启动,05年农业税取消、加征资源税,06年个税、消费税改革开启,07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开启。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会踩着相似的韵脚。

最近,大家打开个税APP,会发现界面已悄然出现巨变。

此前“收入纳税明细”中,只有四项,分别是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如今突然增加了五项,分别是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这并不奇怪,伴随着去年下半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重点领域改革内容时,中央首次提出了“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因此,本轮个税APP上新增的这些内容,就是本月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上的重点之一,税务机关已经开始了提前吹风。

至于全部的改革内容,参考今年3月,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求是》杂志发文中提到的:研究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绿色税收机制,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最近各种非税收入频频上新闻,就是在给非税收入改革吹风。

而本轮个税APP的优化,就是蓝部长说的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

前者是提升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提升税收的公平性,让富裕的群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后者是权责相匹配,将容易引发地方政府竞争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更多收归中央,将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提升环境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更多交给地方。

这个路子跟美国现在很像,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高收入和富裕群体居多的超大特大城市将出现巨大的人口虹吸效应。

最后,最值得的是完善绿色税收机制,另外三个都是在分配上做文章,只有绿色税收机制是在发展和增量上做文章。

预计在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绿色税收背后的绿色产业将开启持续的发力,他们在未来五年的地位。

相当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外资,

相当于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后解绑的民营企业,

相当于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分税制的西部大开发,

相当于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后进入WTO的三驾马车。

相当于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四万亿开启的房地产。

短期,传统产业的税收会增加和倒查,以发展新产业,

未来,电力、核能、煤炭、油气,以及新三样产业链上的绿色产业,会成引领新时代的拳头产业,逐步成为中央政府新的主要税源。

财经专家许琼娜指出:财税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郑永年教授在《制内市场》写道:

国家所追求的是对社会的主导,但国家对社会的主导又是国家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变得很重要,因为它是国家接触社会的最有效工具。

在这个市场中,财政体制是经济秩序的核心。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财政史对国家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财政措施是按照国家要求必须进行的“经济抽取”,它创造并摧毁了工业和经济形式。

大家可以细品这两段话,要委婉的讲,就是每一次的财税改革都是惊心动魄的

在历史上这样的事也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像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本质上,不都是一次轰轰烈烈的财税改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