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年十二月初一的深夜,风雪交加。

被清军重重围困的北京城城头垂下来一个吊筐,随后千里奔袭前来解北京之围的袁崇焕孤身一人坐进吊筐被拉上了城头。

不料刚出吊筐来到平台,一抬头却见崇祯阴沉着脸坐在平台上,身边是一群手压刀柄严阵以待的锦衣卫。

就在袁崇焕愕然之际,崇祯直接喝令锦衣卫将其逮捕,即刻押送锦衣卫大狱。

八个月后,1630年9月22日,在锦衣卫大牢中受尽折磨的袁崇焕被崇祯下令凌迟处死。

行刑这天,当押送袁崇焕的囚车走上大街,早已等待多时的百姓一拥而上,纷纷往他身上扔东西,同时大骂着“奸臣、国贼”。

这一刻,袁崇焕只能紧闭双眼,默默承受这一切。

在被凌迟之际,监斩官宣布了袁崇焕的判决书,袁崇焕默默听着,没有求饶,没有辩驳。

行刑之时,刽子手一刀一刀地在袁崇焕身上割肉,极致的痛苦让即使是他这样的铁汉也忍不住地哀嚎。

数千刀刑罚,数千声惨叫。在这样的酷刑之下,袁崇焕终于撑不住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么,被称为“大明朝最后一道长城”的袁崇焕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到底是不是国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新晋军神

袁崇焕35岁才初入政坛,在这之前他虽有个举人功名,但一直没有得到做官的机会。直到万历四十七年,35岁的他才考了个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的七品知县。

按明朝官场的惯例,像袁崇焕这种“同进士”出身被外派为官的,终其一生努力,充其量一个五品官就算天花板了,要想成为一部尚书、封疆大吏那是痴人说梦。

但当时,努尔哈赤率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了明军,从而成势,辽东战场主动权就此易手,明朝边疆烽烟四起,日益不宁。

而袁崇焕作为一个“军事发烧友”,在当知县时经常和同僚讨论兵法,和退伍老兵研究边境战事,所以对边境状况颇有了解,自认有镇守边疆之能。

所以,天启皇帝上台后,袁崇焕便以其军事才能迈入了如坐火箭般的崛起之路,一跃而成为封疆大吏。

1622年,袁崇焕进京述职时,其对边境战况的分析和见解深得御史侯恂的赏识,于是被侯恂保荐到兵部任职。

此时,后金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两年内又与明朝打了辽沈之战、广宁之战,连战连捷,横扫数十万明军,席卷辽东七十余城。

此时辽东局势糜烂,近三百万难民涌向关内。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广宁巡抚王化贞双双背锅下狱,当时大明朝堂最头疼的事,就是谁来接手辽东这个烂摊子呢?

当时,朝野上下都惶恐不已,生怕自己被选中,无人愿去辽东,更无人敢去。

而袁崇焕得知后,便只身一人前往关外查阅地形,分析战争形势。回朝之后便向天启皇帝上书:

“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就可镇守山海关。”

就这样,只身逆行的袁崇焕被朝廷破格提拔,督军关外。同时天启帝还给他拨了帑金二十万,让其招兵买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崇焕到任不久后,大学士孙承宗也自请为蓟辽督师,前往辽东整顿防务,并因袁崇焕在军事上展现出的卓越才能而对其深为倚重。

而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顿边防,功劳显著。

同时,袁崇焕还重新修筑宁远城,重建了宁远防线,并将宁远打造成了明朝的边防重镇,成了商旅百姓及流民心中的乐土。

明军也以宁远城为依托,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开疆复土两百多里。这样的一个宁远,自然就成了努尔哈赤眼中必须拔除的钉子和一块大肥肉。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写下血书,与满桂、祖大寿等将领盟誓,以死守城。

最终,袁崇焕率宁远守军凭借坚城利炮,以一万余人的兵力,击退了努尔哈赤亲率的六万八旗精兵。此役中后金军死伤一万七千多人,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也惨遭挫败。

宁远之战,让努尔哈赤遭遇了用兵40多年来最严重的惨败,回去数月后便郁愤而终。

同时,这也是大明朝在与后金军交战连战连败数十年后,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了后金军。让明朝举国上下重拾了战胜后金的决心的勇气。

而这场大胜的主角袁崇焕,也被整个大明王朝的掌声所包围,甚至被包装成了大明朝新出炉的名将军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平辽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也因功升为辽东巡抚,正式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他继续坚持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凭城固守、渐次进取的原则,加固和扩建宁远、锦州等城,又调集兵马,充实粮饷,大兴屯田,短时间内便构建了一道“宁锦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