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就在哈马斯和法塔赫原本要来北京搞第二轮和谈的关键节骨眼上,两派突然像“吵架的小情侣”一样,开始互相甩锅指责起来。

哎,中国都已经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贵客了,你们这时候掉链子算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澎湃新闻等),并掺杂部分个人观点,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6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关于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派别将于6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第二轮和谈的消息。
毛宁表示,她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提供。

此前四月底,两派在北京举行了第一轮会谈,并原定于6月来京进行第二轮对话。

然而好事多磨,本该继续推进和解进程的两派,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杠上了。

哈马斯放话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派代表来北京参加"扩大会议"的准备,中方也在为此积极沟通,但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突然表示拒绝参会,既没给出合理理由,也没和其他派别通个气。

法塔赫虽然没正面回应,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觉得和哈马斯对话不合时宜,矛盾太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听,这理由真是一如既往的含蓄委婉。

其实回顾四月的第一轮和谈,双方不是还其乐融融,表示要通过对话实现和解吗?当时的成果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印尼和孟加拉国的媒体都认为这是增加各派和解机会、组建联合政府概率的重大进展。

怎么才过了两个月,氛围就突变了?

诚然,法塔赫与哈马斯的恩怨情仇,比巴以矛盾的历史还要久远。

追溯到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时期,法塔赫就已经作为巴解组织的最大派别,通过政治谈判谋求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哈马斯则是在起义中应运而生,主张通过圣战实现建国目标。

虽然双方都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但在路径选择上却截然不同。

法塔赫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温和务实派,主张通过与以色列谈判,实现两国方案,建立一个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这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巴以问题的基本方案。

然而这一立场也为法塔赫招致了不少非议,批评者认为其过于软弱妥协,背离了巴勒斯坦的根本利益。

相比之下,哈马斯的政治主张则激进得多,它的奋斗目标是消灭以色列,建立一个地跨整个巴勒斯坦历史疆域的伊斯兰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哈马斯长期奉行武装斗争路线,发动了数次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式袭击,也给加沙民众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苦难。

在西方国家眼中,哈马斯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怖组织。

双方的意识形态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难以弥合。

2006年1月,哈马斯出人意料地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赢得多数席位组阁,结束了法塔赫几十年的一党独大局面。

但法塔赫拒绝与哈马斯合作,并在美国等外部势力支持下,试图孤立和削弱哈马斯政权,双方矛盾迅速升级为军事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6月,加沙地带爆发哈马斯与法塔赫支持者的流血冲突。

经过数日激战,哈马斯武装攻占法塔赫在加沙的据点,实际控制了加沙地带,而约旦河西岸则为法塔赫所掌控。

至此,巴勒斯坦事实上分裂为由两个对立政权管辖的政治实体,法塔赫的阿巴斯总统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约旦河西岸,哈马斯实际控制加沙地带。

哈马斯当政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封锁,加沙与外界几乎隔绝,经济民生陷入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打破困局,哈马斯多次释放愿与法塔赫和解的信号,但往往在关键时刻由于双方缺乏最基本的互信而功亏一篑。

2011年5月,在埃及等地区国家斡旋下,双方签署和解协议,约定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但最终因分歧太大而告吹。

2014年4月,哈马斯与法塔赫再次达成和解协议,双方承诺组建联合政府,并于同年6月宣誓就职。

但仅仅几天后,以色列借口三名犹太人失踪,发动对加沙地带长达50天的军事行动,加沙满目疮痍,一切和解努力化为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10月,在埃及主导下,法塔赫与哈马斯签署新一轮和解协议,就加沙地带治理权移交等问题达成谅解。

12月,哈马斯宣布解散加沙地带行政管理委员会,向民族团结政府移交治理权。

但双方在具体权力分配问题上很快产生新的争执,和解再次陷入僵局。

究其根源,法塔赫与哈马斯分歧之深,绝非一两个和解协议就能弥合。

在法塔赫看来,哈马斯顽固地坚持武装抗争,既违背民族利益,又将巴勒斯坦置于与以色列永无止境的战争状态;而在哈马斯眼中,法塔赫无原则地向以妥协,不仅葬送了民族尊严,也无法实现独立建国的宿愿。

更重要的是,和解意味着双方要重新洗牌权力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法塔赫而言,接纳哈马斯参政,就意味着要与之分享权力,甚至面临下台风险。

毕竟在加沙地带,哈马斯拥有远高于法塔赫的民意基础。

而且,重新接纳一个被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无疑会让法塔赫在美欧面前的合法性和口碑大打折扣。

对哈马斯而言,和解固然意味着结束加沙的孤立困境,但也意味着要在根本立场上做出让步。

一旦接受以色列的存在,哈马斯也就失去了长期标榜的"抵抗"理念,在支持者中的号召力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更棘手的是,如何处置加沙地带的武装力量,则更考验着哈马斯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尽管法塔赫与哈马斯都意识到,分裂的现状只会进一步削弱本就岌岌可危的巴勒斯坦事业,但狭隘的派系利益和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却让和解之路困难重重。

当前双方坐到谈判桌前的机会,更多还是出于外部局势的倒逼。

然而从国内形势看,这一目标面临重重阻力。

86岁高龄的阿巴斯执掌法塔赫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已近20年,但他一味妥协的做法让民众很不满。

一项民调显示,近90%的巴勒斯坦人希望他下台。

相比之下,尽管哈马斯领导人的支持率也不到一半,但稳稳领先阿巴斯一头。

如果双方此时和解,意味着要重新召开大选,而法塔赫面临下台的风险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重新接纳哈马斯参政,在美国和以色列那里怕是也有些不受待见。

长期以来,美以一直把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予以打压。

在加沙冲突中,法塔赫已经尽量和哈马斯切割,批评后者"不配为民族利益发声"。

在这个节骨眼上露面,怕是要被美以念念叨叨。

因此法塔赫态度犹疑,情有可原,但掉链子的后果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加沙冲突虽告一段落,但每时每刻都有重燃的风险。

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仅6月30日一天,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就造成2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斗带来的代价,最终还是要巴勒斯坦平民买单。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给巴勒斯坦问题创造转机的机会并不多。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近年来在推动巴勒斯坦和解与巴以和平上做了大量斡旋工作,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积极、最务实的和平推动者。

即便在俄乌冲突和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密集展开穿梭外交,力促巴以停火,推动各方对话,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如果法塔赫和哈马斯只顾派系斗争,刚刚打开的缓和僵局的机会窗口,说不定一下子就要关上了。

更何况,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还有谁比中国更有能力、更有诚意去调和巴勒斯坦的内部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