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州关帝返回西安途中,经过著名的蒲州城。公路两旁确是一片荒野、庄稼,仅看残存的东、西、北门和鼓楼遗迹。古代繁华的蒲州城被废弃了!

蒲州城西紧邻黄河,与陕西的朝邑古城隔河相望。蒲州城负山面河,秦晋要冲,自古乃兵家要地。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并立为中都,与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同为王朝政治文化中心。蒙古和金在此大战,古城遭严重破坏。明代,蒲州城重建,但规模小得多,周围约八里。但城内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有七庙、二府、二署、二治、二楼”,有文庙玄武庙等著名建筑。现存的蒲州城为明嘉庆34年地震后坐落在唐故城基址上屡次修葺的明代内城遗址。

50年代,拟定修建三门峡水库。当时正是向苏联一边倒的时代,三门峡水库工程由苏联设计。1957年初,三门峡水库枢纽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有中国专家对前一年苏联列院设计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提出了激烈的不同意见。争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其一是《初步设计》将水库高程在《技经报告》阶段的350米基础上又提高到了360米,库区淹没农田由200万亩增加到325万亩,移民由58.4万人增加到87万人。淹没地区大部分是关中沃野,陕西省反应强烈。从1960年三门峡水库首次使用,到1962年三月,一年半以来,水库中已经淤积泥沙15.3亿吨,远远超出预计。潼关高程抬高了4.4米,在渭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两岸农田受淹没和浸没,土地盐碱化。我家保姆家在渭南,一年发大水,房屋冲毁,人也差点淹死。三门峡水库工程不得不改建后,枢纽的泄流规模虽然增大了一倍人,缓解了水库的严重淤积,但仍有20%来砂淤在库内。潼关以上库区和渭河仍在淤积。尤其1967年,黄河倒灌,渭河口8.8米长的河槽全被淤塞,1968年渭河在华县一带决口,造成大面积淹没,关中平原仍然受到严重威胁。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就是三门峡水库。

2004年2月4日,陕西省15名人大代表提案建议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3月5日,在陕西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建议三门峡立即停止蓄水发电,,以彻底解决渭河水患。可见三门峡水电站造成的严重后果,完全是苏联专家的低劣设计水平造成的。他们并不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和黄河泥沙的危害。

三门峡水电站不但给陕西造成巨大损害和隐患,而且直接导致蒲州古城的毁灭。当时为了建三门峡水电站,声称蒲州古城要全部淹没,于是一声令下,政府机关及百姓全部迁出蒲州城。进行毁城,不在水库区留下建筑物(所以这次我们很少看到废弃古城内有建筑物)。离开世代居住万劫不复的家园,多少百姓流下了辛酸泪。此后,蒲州城与隔河朝邑古城彻底废弃。但是后来水库建成后,大水并没有淹没蒲,这繁华的蒲州古城毁灭的实在是冤枉!

我们到达蒲州古城时,已是夕阳西下,

望着那残存的古城遗迹,倍增苍凉之感。在北门遗址处,有施工单位正在进行保护工程的建设,残存的城墙北面正在砌砖,做得像布景一般,很煞风景。如果不能做到修旧如旧,还不如不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