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记者获悉,中欧主要新能源车企近日在中国商务部举行闭门会议,会上中欧车企一致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企业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欧方搜集信息的种类、范围、数量前所未有,远超反补贴调查所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透社引述两名知情人士报道称,闭门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商务部组织,共四家中国车企、六家欧洲车企及相关商协会、研究机构等。车企方面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宝马、大众、保时捷、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和雷诺”等。会议主要目的是向欧洲施压,并进行游说以反对欧盟方面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据参加会议的人士向环球时报透露,与会的中方车企和行业协会均表达了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的强烈不满,呼吁政府采取坚决反制措施,建议积极考虑对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提高暂定关税。

与会的欧洲车企均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希望中欧双方尽快开启谈判,避免中欧贸易摩擦升级。中欧车企共同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

今年5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创下了对华加征关税的新纪录。

而欧盟也没闲着,去年就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今年6月份,,欧盟委员会 发表声明,拟从 7 月 4 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对比亚迪加征 17.4%,对吉利加征 20%,对上汽集团加征38.1%。

中国电动车为何会引起欧盟征收额外关税?

原因很简单,欧盟担心中国的电动车“淹没”欧洲!2023年欧洲销售的电动车301.7万辆,其中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车超过64万辆,占比超过20%,而且份额在逐年上升,据法国汽车行业咨询机构Inovev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动车在欧销售1.4万辆,2020年达到3万辆,2021年达到近8万辆。而2022年前9个月,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售出了约15.5万辆,占欧洲电动汽车市场5.8%的份额。

事实上,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处于落后地位。早在2017年,欧盟就意识到了电池产业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欧洲电池联盟制定了到2025年占领全球2500亿欧元电池市场的宏伟目标。但事实证明,欧洲的电池产业发展一直未能赶上全球先进水平。直到2022年,欧盟第一家电池超级工厂才刚刚投产交付。欧洲在电池等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中日韩企业,缺乏强大的技术和产业链支撑。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欧盟不得不寻求外来合作伙伴,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中国企业。

欧盟自2023年10月起抽取3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展开反补贴调查;这一举动引发中方强烈反对。《日经亚洲》称,距离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新关税生效还剩两周时间,外界对于双方能否达成和解、北京方面如何回应、以及力度充满猜测。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此前曾访问中国,德国经济界人士呼吁他“充当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调解人,尽早解决贸易争端”。

其实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完全“打错了算盘”。表面上看,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抬高关税壁垒,有利于保护本土汽车产业。但从产业实践来看,保护主义只会加剧本土企业惰性,妨碍其转型升级,最终导致欧盟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下降。在商业领域有个说法叫“加拉帕戈斯效应”,用来描述在孤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适应特定环境而进行的“最适化”,反而会导致其丧失与外部生态系统的交互性和适应性,最终被淘汰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此举的主要目的是迫使中国车企组建合资企业并分享技术,而技术作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会轻易透露。中方已明确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然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举动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遭到了欧洲车企的一致反对。特别是来自德国的车企纷纷发声,表示欧盟的决定是错误的,对欧洲和德国汽车行业造成更多弊端而非利益。

中国在引入外国车企和技术的时候,没有巧取豪夺,也没有威逼利诱,而是建立在公平合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

中国没有逼着外国企业交出核心技术,而是积极探索各种合作,并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

这个过程中,欧洲企业受益最大。

现在反过来了,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欧盟也想到了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但欧盟的具体做法,典型的西方霸权逻辑,试图强占中国企业的技术,这种严重错误的做法,只会为双方的合作设置障碍,承受后果和损失的只会是欧盟和欧洲企业。

美国有多个关系要好的盟友,双方已经将利益进行了捆绑,所以各种政策措施也都是站在统一战线。

欧盟这次对我国车企加政关税,意大利和法国一直在摇旗呐喊,因为这两个国家的车企业在我国市场本来销量就不高,所以对我国的打压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影响。

要说对这次的政策强烈反对的那就是德国了,这一国家有多个车企,像宝马、大众、奥迪、奔驰等,这些都是老品牌了。这些车企在我国市场也拥有着较大的份额,欧盟这次的做法让德国车企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近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同时,中国仍均为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奔驰的最大单一市场。因此,德国三大车企的领导人迅速发表声明抵制欧盟加征关税,并影响德国政府官员表态。

哈贝克此前就曾表示,德国是一个贸易和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果陷入与中国的关税竞赛,相当于把“婴儿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维辛同样称,欧盟委员会的惩罚性关税将打击德国企业及其顶尖产品。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就在欧盟采取相关措施之后,中国贸促会任鸿斌会长率领由30余家中国企业组成的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访问期间,分别举办了中国—瑞士企业家对话会暨第二届链博会瑞士推介会、2024年中国—法国经贸合作论坛暨第二届链博会法国路演,所到之处,代表团受到瑞、法企业和商协会的热烈欢迎,每一场活动都座无虚席。瑞、法工商界向代表团表达最多的就是,要交流不要对抗,要合作不要制裁。

半月前刊出一篇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专家让-巴蒂斯特·弗雷索撰写的、题为“ 制裁中国电动车的保护主义可能毁了我们自己”的文章,结合欧洲汽车企业老板观点,报道堪称客观。就中国电动车是否因“产能过剩”淹没欧洲,该文做出如下澄清:“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但欧洲对中国的汽车出口量(2022年为240亿欧元)仍远超从中国的进口量(97亿欧元)。在指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必须指出的是,欧洲汽车出口在其总产能中的占比仍大于中国”。

虽然打着维护公平竞争的旗帜,但实际上是在破坏公平的营商环境,大搞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中国纯电动汽车企业公平竞争的脚步。

中国密切关注欧盟的后续动作,坚决维护国际自由贸易准则和全球市场规则,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是中国必须维护的利益。

据有关人士透露,面对欧盟委员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无理由措施,中国也在着手制定应对措施。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24年第23号公告,对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包括鲜、冷、冻猪肉;鲜、冷、冻猪的食用杂碎;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等猪肉产品。据商务部公开的中国畜牧业协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欧洲猪肉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欧盟猪肉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年均高达426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猪肉并不是我国进口的刚需产品,因为我国的家猪饲养业是非常成熟的,几乎不需要依赖进口的猪肉。

但是我国为了国际贸易需要以及产品的多样化等一些原因,还是进口了很多欧洲国家的猪肉。

中国也一直是欧盟的大客户之一,毕竟中国的人口基数放在这里。

但是这次把关系闹僵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欧盟非常难受,最为明显的是西班牙,西班牙的生猪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本国的支柱产业。据统计西班牙有5000万头猪,而西班牙的人口仅仅在4000万左右。

所以,中方这一消息一经宣布,就在欧盟内部引起了轰动。

随即,欧盟对华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西班牙方面就表示,希望在这一问题上,能和中方展开谈判。西班牙经济大臣奎尔波还表示,西班牙方面正在通过欧盟,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避免出现“报复措施升级”的情况,否则将对西班牙以及整个欧盟,都带来不利影响。

随后,法国猪肉行业协会副主席也随即表态,称若是没了中国市场,企业将寸步难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应国内产业申请,商务部依法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他强调,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反倾销条例》,经初步调查确定倾销成立且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自初裁后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与此同时,另一项针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也将纳入议事日程。

中国乳制品产业已对欧洲乳制品提起反补贴调查诉求,中国商务部对此回应,“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相比于猪肉类产品,中国乳制品市场对于欧盟的重要性而言稍微弱了一些,但欧盟也是中国乳制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新西兰。

除了猪肉类产品和乳制品外欧盟各国的葡萄酒等也是未来可能被纳入“双反”调查的行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方对欧洲猪肉开启反倾销调查后不到24小时,就有欧盟官员站出来呼吁中欧开启谈判。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普拉纳斯公开喊话表示,他期待中欧间能够相互理解并展开谈判,希望不针对农产品与食品设置关税壁垒,强调贸易战下没有赢家。

近日,中方高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中方高层特别提到了电动汽车。他指出,电动汽车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有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大局。

希望欧方增强环境气候和经贸领域对华合作政策的一致性,避免设置绿色壁垒干扰正常经贸合作。

谢夫乔维奇表示,欧方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愿同中方通过对话妥处分歧。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欧方同日也发表声明称,东布罗夫斯基斯与中国商务部部长“就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谈话”,“同意基于事实并充分尊重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接触”。

欧盟多国对加税决定出现反悔的迹象。这种场面让人一度以为加税一事要峰回路转了。

然而,欧盟对华错误认知很深刻,近日,彭博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消息称,欧盟结束和中方的磋商后,和那些受影响的欧洲公司详谈了一番,获得了更多的详细消息,决定对加征关税细则做出调整。最终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欧盟确实是调整了,但这种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彭博社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欧盟略微下调了对中国进口电车的拟议关税。具体来看,比亚迪关税保持不变,吉利汽车下调0.1%,上汽集团下调0.5%,配合调查的中国公司下调0.2%和不配合调查的中国公司下调0.5%。

如何看待欧盟这个举动?欧盟主动下调对中国电车的关税凸显两个现象。一是担忧中国的反制措施会危及欧盟利益。换句话说,中国的反制措施起效果了;二是欧盟略微下调关税是在逐步试探中国底线,以保留更多谈判筹码。

如今,距离欧盟此前规定的关税正式生效时间,还有短短几天时间,在最后关头,中欧双方到底能谈成什么样,欧盟是否会松口取消关税,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中方已经明确发出了警告,只要欧盟执意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那么中方一定会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发起更大规模的反制。假如欧方一意孤行的话,损害的不仅是中方的利益,而是整个欧盟国家的利益。事实已经证明了,欧洲失去不了中国市场,最终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